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网上校史馆

网上校史馆

细说华东交大校训

作者:孔沐人  来源:   时间:2013-06-25  浏览:1
 

  在华东交通大学初建的十多年中,看得见的硬件建设是不言而喻的主旋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初具规模,看不见的软件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被摆上重要日程。

  1984年的学校党委工作要点第一次提出了“团结、严谨、求实、勤奋”的“八字校风”,随后在1986年出台的第一个远景规划,即“七·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实现八字校风作为不懈努力的方向”。严格来说,这只是一个未来的愿景,还没有形成当时的风气,用“不懈努力的方向”来表述这一愿景非常准确,但是说这就是“校风”不大妥当,此时的校风更多的是校训的内含和作用。1997年天佑桥头镶嵌“团结、严谨、求实、勤奋”八个金字的“校风牌”建成,大家习惯上都称之为“校训牌”。

  校训、校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训重在未来的理想,校风重在当下的风气;校训超越现实,校风反映现实;校训如长空不可执捉,校风如大地可感可知;校训重在引领,校风重在熏陶;校训属于顶层设计,校风属于积淀成果;校训当求高远,校风体现切实;校训是仰望星空而得,校风是脚踏实地而成。

  校训、校风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校训是阳,校风是阴;校训是虚,校风是实;校训是体,校风是用;校训是本,校风是末。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本是一体两面,虚实本来互相生发,所以体用一如,本末不二。校训往往决定校风的走向,校风往往反映校训的追求;没有校训,校风很难一以贯之,没有校风,校训岂不是海市蜃楼?

  2000年前后,从外部讲,文化热又一次升温,从内部看,学校扩招、并校、置地,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完成了一步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学校实际的历史性跨越,恰逢30周年校庆与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启动了校训、校风的重新修订工作。绝大部分人认为“团结、严谨、求实、勤奋”八字内涵很好,但是被全国各大中小学频繁使用,雷同现象过于严重,缺乏必要特色,而且道理直白,作为校风尚可接受,作为校训显然意蕴不深,想象空间不大。学校于是进行了校训、校风的公开征集,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校友的热烈响应,但是在确定最终方案时却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学校选择了静思与等待。

  一转眼,到了2010年,40周年校庆在即,此时的交大,学校规模稳定,学科门类齐全,风格特色鲜明,可谓志存高远,风华正茂,而且又鲜花着锦,学校取得了博士立项建设单位资格。四十不惑,到了全面总结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时候了。加之学校准备新建校史馆,重要文化标志必须在馆内重点展示,校训、校风的修订工作又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大半年的征集、讨论、座谈、网上公示,新的校训、校风于2010年底获得通过。其间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满怀巨大热情,积极献言献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团结、严谨、求实、勤奋”八字被定为校风。最早提出时名为校风,实为校训,此次明确为校风,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是对现实的归纳,也是对未来的期待。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交大人有了一股气象: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仔细认真,必严必谨;求真务实,唯厚唯重;刻苦努力,有为有守;交大的毕业生“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稳得住”。这种气象非常宝贵,体现了交大特色、交大风格、交大气派。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八字被定为校训。“日新其德”出自《易经·大畜卦》,“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易经·大畜卦》讲全面繁荣的“大畜”局面要靠“日新其德”的贤才去开创和维护,《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二篇均有一个“大”字,同大学之道正合。

  “日新其德”的“德”有两层含义:第一,内在的精神追求。“德者,本也。”德是体,是“内圣”。水有源,木有本,源远自然流长,本固自然枝繁。诗曰:“聿修厥德”,修德是华东交大念兹在兹的根本任务;第二,外在的实践与结果。“德者,得也。”德是用,是行动,是“外王”。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达到“薄施广济”的事功,都属于德的外在范畴。内以外显,外因内成,内外一致。校训中明确点出这个“德”字,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担当。

  汤之盤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有永不停息、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之意,是一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状态。“日新其德”包含了希圣希贤的道德追求、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上下求索的科学追求、勇于创新的技术追求。

  “至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超越对待的善,是中国传统的最高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此处理所当然地赋予了时代内涵。“止于至善”是指决意到达最高的善而不改变、不迁移,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二句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日新其德”是因、是途径,“止于至善”是果、是目标。“日新其德”让人知进,“止于至善”让人知止,合起来便是 “知进退存亡”。“至善”就是至正。《易经·乾卦·文言》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准确体现,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尚追求。

  2011年学校找到当年书写校名的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先生,请他题写“校训”,老先生欣然命笔,原稿放大后同校徽中间部分组合,陈列在校史馆进门大厅中央。同时请中国矿业大学书法家纵晓林先生书写了校风。又请江西著名篆刻家、甲骨文专家帅鼎先生刻校训印二枚(阴阳各一)、校风印二枚(阴阳各一),陈列于校史馆内。其后将四枚印章翻刻在中心广场的风景石上。

责任编辑: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