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网上校史馆

网上校史馆

王照文建校回忆录(五)

作者:王照文  来源:   时间:2013-06-24  浏览:1

第二十一章  建立“机制”专业临时实验室

  1980年,机电系已正式成立,本系还没有招生,但机制专业的教师已基本配齐,只是因为没有学生,有时显得有些空闲。此时,省机械学校招了二个大专班,因为是中专办大专班,在师资等各方面感到有些吃力。经刘志方老师的撮合,双方达成协议,省机械学校将所招的二个大专班学生送到华东交大机电系学习。这对学生的培养和双方的经济收入都有利,特别是对机制专业的教师,能够提前备课、上课,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这是一件大好事。问题是机电大楼刚刚开建,机制实验室还是空白,办工科专业的大专班不做实验是不行的,等于误人子弟。于是迅速建立“机制专业”临时实验室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个任务落在了我的头上。

  临时实验室的地点就在沙山原“工农民”学员的教室(“工农民”学员已经毕业),我把平面图设计好以后,开出仪器设备采购清单,得到校设备科王岗同志的大力支持,协助采购运进设备,有些仪器南昌买不到,我还特地跑到上海购买。当时机制实验室一共5个人,我,陈伯涛师傅,杨卫军同志等,我们团结一心,从设计、采购、安装、调试都亲自动手,抢时间,争速度,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推进,星期天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事。就这样,不到半年的时间,胜利建成了“机制临时实验室”,机制专业的5个常规实验,都按时开出,保证了二个大专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我给他们上了实验课。

  对于这二个班的培训,学校和系领导都很重视,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成是自己的学生。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都认真备课,一丝不苟,教学质量是比较高的。这二个班的学生,学习也很认真,很努力,特别能吃苦。当时学校的某些教学楼盖好了,但楼与楼之间的道路还没有修通,还是泥巴路,学生从宿舍到食堂到教室,有时还要翻山越岭,一到下雨,路上满是泥浆,滑得很,学生摔跤是常有的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拖着一身泥巴回宿舍。

  这二个班的学生毕业之后,据说在工作岗位上都表现不错,有的还在国外任职。我校党委委员机电学院院长熊国良博士就曾是这二个班的学生之一。

  之后,由于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这里的专业有所变化,原“工艺设计”也要修改,我又完成了机电大楼的修改工艺设计工作,同时参加正式机制实验室的筹建任务,直至完成。

第二十二章  我校与油库的土地纠纷

  1974年7月30日,我们与南昌市北郊林场举行“马鞍山林场”交接会议,南昌市城建局自然是主要参加者之一。会前我准备了地图,是按照洪革发(74)31号文件原马鞍山林场所经营的土地、山林、湖面范围绘制的,会上与会单位都同意按此图交接并盖了章,唯独城建局的代表只同意交接但不同意盖章。理由是还有象山等5个山头没有土地证(见第十一章图2及表),没有土地证的山头,你们可以交接,继续行使经营权,继续造林可以,如果改变用途,盖房子则必须重新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并说,给你们20天的时间,再去查找土地证,如查到就是你们的,查不到,则另作处理,到时我们会单独发个文并附图,会说明情况的。由此埋下了与油库土地争议的伏笔。

  第二天,我们迅速赶到南昌市档案馆查阅原颁发土地证的存根,现有土地证的存根都有,但象山等5个山头的土地证仍然没有下落,于是我们又访问已调走的原马鞍山林场的老场长,由于时代久远,场长换了好几任,我们逐个访问。其中有一个老场长受伤住院,据说是被“造反派”打的,我们初次访问,老场长守口如瓶,一字不吐,后来打听到该场长单位有两派,他们也经常找老场长了解情况,开始老场长如实反映情况,但反映的情况对这派有利,另一派就批斗他,而且动手打人,为此他受伤住院,以后不管什么人调查,他一概说不知道,或者干脆不说话。我们初次找他就是这样吃闭门羮。后来我们就把文件带着给他看,反复说明我们是上海迁来建立华东交大的,为土地证问题搞不清楚,希望他帮忙回忆。他也听说要建华东交大,于是就给我们提供了砖瓦窑旱地的变迁情况,这对我们也很有用,但对于5个山头的土地证问题,也记不清了。访问其他的老人,该找的都找了,结果都不理想。

  我如约到了市城建局,规划科的杜科长把事先准备的草图拿出来,开始画边界线(草图即晒的蓝图拼接而成,南昌市所有地方都有底图,存城建局),第一道边界线按洪革发(74)31号文件所讲述的原马鞍山林场经营、管辖的土地、山林、湖面范围画,第二道轮廓线则除去象山等没有找到土地证的5个山头后再画一道线,并用红铅笔画了斜线(类似剖面线),这红斜线范围内才有土地所有权,红斜线以外只有经营权。此图城建局以(74)市城规划收字第496号文和(74)市城自字第65号文的附图下发,具有法律效用。

  在画边界线的时候,牵扯到油库铁路专用线的走廊留多宽,杜提出以铁路专用线中心为准,两边各留30米,我说太宽了,只要运油火车通过无阻拦就行了,不要这么宽。杜说油库要建发油场,还要修一条公路,窄了不行。结果还是单侧30米划线,后来我校建围墙,就是以此为依据而建的。

  我校围墙建好以后,给油库铁路专用线留了60米宽的走廊,油库的经营活动还在鱼目山,相距甚远,两家相安无事。

  好景不长,隔了一年多,矛盾出来了,油库规划要扩建5万吨新油库,地点看中了我们的象山。他们多次与我们协商,我们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主要的不是舍不得象山,而是为了安全。当时杨贤智老师是学“给排水”的,化学知识学了不少,他把5万吨石油爆炸时发生的威力换算成相同威力的TNT炸药,其数字是惊人的。如果5万吨石油库在象山真的爆炸,那么华东交大、603厂、赣江大桥……都将化为灰烬。所以我们坚决不同意,而且利用各种场合,向省里市里提意见,要求油库搬走。可能油库有油库的难处,执意要扩建,开始与我们商量,商量不成就强行施工(估计取得城建局的默许),在我们虎里山南部强建卸油场,在象山建油库,卸油场与象山之间必须有输油管连接,又在我孔目湖修一堤坝(承载输油管用),把我孔目湖拦腰崭断。我们自然不同意,相互发生争执,这时城建局出面进行调解,此时的城建局很明显偏向油库。

  下面搞录几次有关“与油库土地争议问题”的会议过程,供读者了解“土地争议”过程。

  时间:1977年12月底

  地点:油库办公室

  南昌市城建局熊主任主持会议

  熊:油库要扩建,占用华东交大部分土地,交大不同意,令天邀请大家来,商量解决办法。

  油库代表发言:

  1、油库的建立过程(略)

  2、现有的鱼目山油库,已经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发展,要扩建5万立方米油库(注:前面讲到扩建5万吨,是习惯讲法,正确用语应该是5万立方米),鱼目山往东没有地方了,只有往西南方,即象山发展,希望华东交大支持。

  华东交大代表发言(当时我出席会议并发言)

  1、我把省革委教革函字(37)25号文,洪革发(74)31号文、(74)市城规划收字第496号文和(74)市城市自字第65号文的有关条款读给大家听,说明虎里山、象山是华东交大的土地。城建局文件的起草者都在场,哑口无言。

  2、华东交大原计划招生2100人,现规划招生3000人,也要发展,也要扩大。

  3、油库存在的危险性。我把杨老师的观点述说一遍,大家感到很震惊。

  4、油库末经我们同意,又没有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就私自开工,占我虎里山南部是不对的,应该立即拆除。

  5、铁道部主管部门也到此看过,不同意扩建油库。综合上述,我们不同意在象山扩建油库。

  熊:华东交大建校手续是全的,油库也有依据,两家都不能搬,只能“和平共处”,大家讨论如何解决纠纷。

  杜(城建局):油库要建发(卸)油场,5万吨扩大,华东交大以后往北发展,象山没有土地证,继续造林可以,又不能盖房子,划给油库算了。杜原来还有我马鞍山林场交接会议的地图上盖章,其用意显而易见。

  省建委的代表:问题是文件互相“打架”,如油库扩建,华东交大不能摆在这里,如交大摆这里,油库不能扩大。

  省委文件决定华东交大在此建校,市委常委讨论,也有文件(指【74】31号文),市委办公室会议推翻省委文件是不对的,不严肃的,油库不能在此建,另找地方。

  熊:油库62年开建,华东交大73、74年建校,都有根据。省委表态,老油库不能动,老是搬家也不行,华东交大搬走也不行。我认为互不相让不行,还是双方照顾一下,少划一点土地,行得通否?要不等省委常委再定。

  油库没有与华东交大协商就动工开建是不对的,此时油库代表插话,协商过,刘说拿出文字根据来,没有文字根据不算。

  此次会议没有达成协议。

  大概过了半个月,油库的主任拿一个文件给我看,说南昌市委刘迅书记在“南昌石油库关于申请扩建工程所需土地的函”上有个批示意见,我抄录下来了。批示如下:市城建局,请按75年6号文件办,请你们把有关单位召到一块,决定下来。交大和油库以铁路为界为好,这之中有什么具体问题研究解决。

刘迅

一九七八年元月十三日

  这个指示对我方很不利。

  之后,城建局出面召开过多次会议,我们始终坚持原来意见,没有松口,同时我们向铁道部、省文办汇报,反复强调油库扩建的危险性,据说双方都往上汇报,分管文教的省委副书记不同意油库扩建,而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同意油库扩建,二者意见不一,定不下来,最后惊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江渭青同志。

  有一天,徐恒茂副校长找我,说是去油库开会,解决与油库土地争议问题,我带了地图,准备在会上据理力争。会议就在油库生活区新建的食堂里召开,我们赶到,会议已经开始了,都是一些厅局长以上的干部发言,看到江渭青书记在台上就坐,我们感到很惊奇,怎么省委第一书记也来了?有几个人发言之后(我们都不认识),没等我们发言,江书记就发话了,江说,油库、华东交大都是国家的重要部门,都要发展,以后华东交大主要向铁路以北发展(指油库铁路专线),各单位要大力支持。当时他没有说油库在铁路以南发展,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省委第一书记都发话了,我们再在会上反驳就不好了,所以徐副校长也没有发言,会议很快就结束了。会后产生了一个文件,叫“101”号文件,其主要精神就是以铁路专用线为界。

  1978年8月23号,城建局又召集有关部门开会,专门研究如何贯彻101号文件的问题,这个会议就一边倒了,大家都帮油库说话,城建局杜科长对我象山没有土地证了如指掌,只有林权,林权算个啥?一些灌木丛而已。杜说,华东交大接管林场土地的时候,我们就谈到油库这个因素,要考虑油库的发展。象山划归交大不错,但没有土地证,现在油库就可以直接与新建县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还说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始终贯彻节约用地原则,不要有的单位有地用不了,有的单位要地用不上,国家规定征用土地6个月不用,可以收回另行分配(我一听就是指虎里山南部)。新建县城建局(原城建组)的代表也跟着起轰,坚决按101号文件执行。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代表说,华东交大提出油库扩建对交大的安全问题,谁也不能担保,只能按消防建筑规范办理。以后在油库周边盖建筑物,要符合消防规定。华东交大原设计是否经过我们审批不清楚,如果没有审批,还得补办手续。我看象山是保不住了,我就提出我们接收马鞍山林场的土地山林,同时也接收了林场82名职工,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转编问题,二者是连在一起的,油库要我象山、虎里山南部,必须按比例分摊林场职工。杜说这就难了,你们要不到指标,油库同样也要不到指标,也解决不了。华东交大家大业大,一块解决算了吧!我回来与林场某些职工吹风,大家都不愿到油库去,宁愿留在交大,因华东交大迟早要解决的。

  就这样,象山、虎里山南部,孔目湖一部分(指象山与虎里山之间的一条堤,承载管线用的),就被油库占用了,但没有产生会议纪要,始终没有文字的东西叫我们签字。事实上是占领,不了了之。

第二十三章  华东交大北区土地变迁

  华东交大北区原有兔子山273亩,黄泥脑山(南)285亩,黄泥脑山(北)265.5亩,计823.5亩,减去原来冶金仓库和煤炭仓库已征去之土地168亩,还有655.5亩,也是一块风水宝地。

  一.1978年初,董道同志来华东交大任筹备组组长,还兼任南昌铁路局副局长,他认为南昌铁路机械学校在黄土岗,离南昌较远,诸多不便,便介绍南铁机校迁到南昌来,选中了我校北区黄泥脑山南北二个山头。有一天,南铁机校的党委书记姓吴,还有校办主任小陈二人找到我,问我华东交大原土地征用情况,并说南铁机校将迁来北区。我把华东交大征用土地过程对他们作了详细介绍,并说明黄泥脑北没有土地证,搞基建还得到市城建局办土地征用手续,黄泥脑南就不要办了,直接从华东交大划拨就行。另外我还告诉他们,黄泥脑山南北二个山头,都不和双港路直接连接,有一条小路是万家村老表到黄泥脑山北面种地用的,冶金仓库几次想把小路占用,万家人不同意,你们要建校首先把这条路占住,修好(允许万家人走),否则你们将没有进出之路。

  后来他们自己去办了土地征用手续,然后搞基建,没过多久铁路机校就逐步迁过来了。南铁机校的位置在图4.

  同时,董道同志还答应把钟鼓庙山作为南铁中学(不知一中还是二中)的劳动基地,我曾看到好多学生在山上种花生。钟鼓庙山在孔目湖西侧。

  二.图4中的位置2,是江西省冶金局(厅)的仓库,他们成立于1972年,比我们早,而且已经办理了土地征用手续。不过图4位置3还是我华东交大的。

  1974年5月6日,我们还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之中,马鞍山林场还没有接管,夏炳生场长告诉我,路北一块地(指位置3)约20亩左右(其中稻田3亩),被冶金仓库占用。我当时也不好多说,因为林场还没有接过来。只是建议他们密切注视这块地,不办手续不能占用。

  1974年8月底,我们刚刚接管林场,林场同志说,在交接过程当中,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他们和冶金仓库协商,把3号地让给仓库,同时仓库给林场青苗补偿费,具体数字如下:

  土地有水田1.2亩,山林18.8亩,共计约20亩。

  山林有:

  桐子树38棵,每棵4.5元,计171元

  樟树210棵,每棵14.5元,计994.5元

  桉树70棵,每棵4.5元,计315元

  松树2333棵,每棵1元,计2333元

  杉树14棵,每棵4.5元,计62元

  水田1.2亩,每亩补200元,计240元

  合计4115.50元,最后商定3000元成交。

  经徐主任同意,3号地划给省冶金仓库,同时接到3000元给林场职工发了工资。

  三.图4位置4这块地,原是冶金系统的,据说1958年“大跃进”,他们在这里炼钢铁,我们来的时候,还看到此地山坡上全是矿碴。经城建局同意,给了煤炭局(厅)建仓库。因这块地高出双港路4到5米,没法在他的土地上朝双港路开大门,于是煤炭仓库的老曹同志来找我,想征用我7号地东头一小块土地,作为仓库向双港路开大门用(此地落差较小),我提出我7号地向北延一些,大家等地交换,双方同意,不久,煤炭仓库建成了。

  1975年6月,还是老曹同志来找我,说是他们煤炭系统有一个技工学校要迁过来,在煤炭仓库建校,但土地不够,希望征用我5号土地,并说他们已经找了城建局,城建局同意,要找华东交大协商。这事比较大,我向徐主任作了汇报。当时我们华东交大忙于建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南区,觉着北区有些零星土地作用不大,就同意了。煤炭局还想要我7号地,我们坚决不同意,因7号地紧连双港路,就在我原校大门正对面,另有重用,后述。5号地约33.3亩,加上煤炭局原有的41.4亩,仓库、技校连成一片,那就很不错了。后来他们不仅迁来了煤炭技校,还建立了煤炭干校。

  四.北区的7号地,土地不大,但位置很好,我们一直不放手,原来想作为林场的职工宿舍用,且盖了3栋二层楼房,30户,正好是林场职工原住宿舍的户数。可是后来华东交大发展加快,新调来一些老师没地方住,30户就作为新来老师的过渡用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剩余的土地建了路北仓库,也是学校的重要基地之一。

  五.华东交大原来设计只有子弟小学,后来大家要求,增加了中学,还设了高中班,这样原来子弟小学的房子就远远不够用了,当地扩大没有余地,只好另选校址,后来就在北区6号土地新建了中学。后来高中下马,子弟学校又搬回原处,6号地又变成华东交大成人教育部(处)。

  六.8号地在拟建公路和铁路之间,一根长条,理论上讲,也是华东交大的土地,因为它也是兔子山的一部分。在城建局为华东交大地图画边界线的时候,说是留给南昌北站发展用地,事实上南昌北站根本就没人管,我们忙于建校也管不上,就变成无人管的地方。先是当地老表在此地开荒种菜,后来有些外来户在马路边摆摊设点,没有地方住,就在此地搭棚子住,草棚换木棚,木棚换瓦房,现在都盖成楼房了,谁占住算谁的,既成事实。煤炭干校地方小,占了一块作篮球场,其他都被老表和外来户瓜分了。详见图4.

  后来学校的领导抓住历史机遇,适时扩大办学规模,不仅把原交大北区的二库并了过来,而且把象山、虎里山南部也要回来了,油库铁路专用线走廊也归了华东交大,这样就把南、中、北三区连成一片,为将来建成国内一流乃至世界知名学府打下基础。抓住历史机遇及时扩大建校规模的领导和经办的同志们,功劳大大的啊!

第二十四章  参加文革后江西省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

  1977年初,徐恒茂主任对我说,你去参加省宣传工作会议。我问为什么派我去?徐答:你是政工组的,又负责宣传工作,当然要派你去。于是我准备了一下,参加了文革后江西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

  会议的时间为1977年1月25日——2月4日,地点就在新建县县城——长头陵。

  因为是文革后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开得很隆重,参会的省直机关95人,地市县委91人,大专院校9人……共357人,都是单位的宣传部长或理论工作者,我们华东交大筹建处虽然只有40来人,但省文办也把我们当一所大学看待,凡是大学参加的会议,都要我们派代表参加。会议由省委宣传部莫部长主持,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同志、省委副书记黄知真同志等,都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分三个阶段,头四天学习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华主席讲话、全国理论工作会议的精神,并交流学习心得。中间三天是批斗会,把一个姓涂的和姓万的拉出来批判,不过这时的批判会不像文革当中“动武”,只是说理斗争。我们对江西“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情况不了解,只是听听而已。第三个阶段是讨论研究江西宣传工作的宣传提纲,并部署1977年的宣传工作。

  此次会议,对于消除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布的种种谬论,拨乱反正,把他们颠倒的是是非非,和一些重要理论,重新颠倒过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凡参加会议的人都说受到深刻的教育。我回来以后,向领导汇报,领导说,我们的宣传工作以后也按此会议精神贯彻。

  在会议休息的时候,有一位县委的宣传部长找到我,说他的孩子很想报考华东交大,不知情况怎样?我回答说,首先要感谢你,因为我校还在搞筹建,条件很差,你孩子报考华东交大,说明看得起我们,我们非常欢迎。我把名字记了下来,回到学校一问,招生的同志说,该学生不仅政治条件好,文化考试也名列前茅,早就准备录取了。我放了心。据说该同学由于表现好,学习成绩好,毕业后留校,现在是某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责任编辑: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