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党建引领 交通学院暑期大思政实践队扎根乡村振兴一线

作者:李芷仪 邓子杰 李蒙恩  来源:交通学院   时间:2025-07-09  浏览:1

近日,在莲花县高滩村“一老一小”幸福院中,一老一少对坐手谈,棋局静静铺展。满头银发的王大爷执黑先行,他的目光落在对面这位来自交通学院的预备党员王超林胸前那枚党员徽章上:“看到你们这些戴党员徽章的大学生来村里,帮我们干活、陪我们说话,就像看到当年红军和老百姓心连心的样子,这心里头,暖!”

这场落在棋盘上的温情碰撞,正是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学院暑期大思政实践队暨“红色走读”团队以党建为引领、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一线的缩影。

这支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近半、团员全覆盖的实践队,自踏入高滩村起,便将党旗插在乡村振兴一线。在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队员们通过“江西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王燕的讲述,重温毛主席“高滩不散摊”的铿锵誓言,在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在红军曾走过的路上,新一代的青年正用自己的方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而另一场“战斗”正在田野展开。富硒稻田间,直播镜头聚焦滚滚稻浪,实践队的助农直播正火热进行。由党员骨干牵头、团员青年共同参与,队员们与江西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镜头对准富硒米田,用直播为乡村产品“赋能”。学生预备党员宋文瑾不仅推介其营养价值与生态理念,更在直播中讲述红军以高滩米为补给的革命往事,将“红色记忆”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党徽闪耀、团徽跃动,直播间热度节节攀升,线上订单接踵而至,高滩富硒米真正实现“流量变销量”。

带着连日来在田间直播的实践以及深入农户的走访所获,实践队将思考与智慧凝聚于一场乡村振兴座谈会。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铁道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王威带来地质灾害避险科普,结合工程实际为村民答疑解惑;学院副院长张志坚则以《直播电商发展存在问题及治理》为题,剖析电商风口下的运营难题与监管要点,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厘清路径。座谈会上气氛热烈,学生代表刘硕抛出聚焦发展痛点的提问:“如何让‘红绿古’资源串珠成链?”“游客‘最后一公里’接驳如何优化?”莲花县高滩村党支部书记王奉林随即回应,条分缕析村内规划:“红军小道正升级为研学主线”“年内开通旅游专线接驳点……”一问一答间,发展思路愈发清晰。青年学子围绕“红绿古”三色融合发展路径,提出包括村落节点交通优化、产业文化标识设计、生态与旅游联动路径优化等多个具体建议,获得乡领导和村民代表们的肯定。

“这些娃娃懂土地!他们用新办法讲老故事,卖好东西,把党的关怀和年轻人的智慧都送到了田间地头。”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谢香莲看着他们熟练地搬设备、扶老人、拍短片,听着座谈会上热烈的讨论, 感慨地说。“棋盘上卒子过河不回头,你们这些‘火车头’,要带着高滩往前奔啊!”临别时王大爷的这句叮咛,成为队员们心中的一枚“重子”。

当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当实践课堂扎根于乡野沃土,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学院的青年大学生们用一场党建引领的青春实践,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振兴,在服务中锤炼信仰、增长才干,绘就出信仰与专业同频、历史与现实互融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责任编辑:马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