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红土地的思政课:大学生实地调研“对话”历史

作者:邵梦溪 蒋雯 肖敏  来源:新闻中心、信息学院、国际学院   时间:2019-07-10  浏览:1

龙源口大捷桥、红军井、传统村落桂桥村、孟兰公祠堂……近日,信息学院、国际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与进贤县李渡镇,通过探访红色历史旧址,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调研、座谈会等,实地打造一堂堂形式多样的生动思政课。

重走龙源口大捷路,忆苦思甜见初心

忆初心,担使命。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永新龙源口镇为中心的激战是工农红军创造的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也是自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胜利。7月7日,由二十余名世纪英才学员组成的信息学院观察团冒雨前行,沿着先辈在龙源口之战、秋溪乡党支部旧址等革命路线,感悟探索胜利之路的艰辛。


龙源口大捷桥建造于清道光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正面图案曾刊印于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叁元人民币钞票。“当年龙源口战斗打响,这座桥就是龙源口之战争夺最激烈地方。”实践团成员率先来到龙源口大捷桥,龙源口镇海龙学校的胡校长将桥的历史娓娓道来。此次战争中,红军以最小的伤亡夺取七溪岭,歼敌一个团,缴枪千余支。


随后,观察团的成员们继续向秋溪乡党支部旧址、红军井、炮楼和战壕遗址前进。途中,成员们认真阅览旧址内杨克敏同志《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并携带生活必需品拜访当地村民。通过与热情的村民们交流,团队成员更加全面知悉龙源口镇的红色文化与龙源口镇近百年来的发展变化。“这片红色土地吸引了很多游客,现在我们靠荷花田等景点发展旅游业,此外国家补助的养老金,这些政策让我们生活更加幸福。”村民如是说。

“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就出今天的道路。正是因为他们的拼命战斗,我们才能拥有如今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铭记前辈流血牺牲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观察团成员蔡心语感慨道。

探寻牌匾文化,新老“青年”对话爱国情

天水源长、辉联北斗、派接东山……21幅牌匾道出桂桥村历史发展和村落布局。在江西省进贤县李渡镇的传统村落——桂桥村,国际学院“美丽中国”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专业特色,以调研报告、产权分析报表、建立古村落信息档案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聚焦传统村落的当代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考察与入户走访,开展调研,充分挖掘桂桥村历史文化内涵,助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规划。

吾爱吾所居家,吾爱吾所住地,吾爱吾所在国。“爱吾庐”体现了当地著名教育家桂瑞藩对于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桂瑞藩先生是当地著名乡绅,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回乡办学,创办桂桥小学,为当地的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传统村落志愿保护小组组长桂季泉告诉队员,村里每一块牌匾所提的字各不相同,这不仅是当时人们的精神向往和人们辨识方位的重要依据,更是承载着桂桥村300多年延续至今的历史记忆,记载着桂桥祖先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7月6日下午,55年前在李渡中学求学的“青年学生”,受邀与实践队员们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青年对话”。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求学,在各行各业工作。“在那个艰苦年代里,我们在求学的路途中吃过很多的苦,但属于青年人的朝气与对祖国的热爱始终支持自己向上,为祖国建设出力。”54级校友陈生保老人告诉队员,直到现在,他们也一直用强烈的爱国情怀告诫自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责任编辑:黄晓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