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响应青年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号召,近日,大学生“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队分赴江西南昌新建县、抚州等地,以青春的足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精准扶贫、城乡建设增添力量。
助力教育扶贫,趣味“干货”进课堂
奇幻天体图片、押韵诗歌、神话故事……形式多样的展示激发着孩子们对天文学的热情与兴趣。7月6日,现任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江西省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光辉走进抚州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的天文课。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制作树叶书签为切入点的手工课将科学与生活结合,在师生互动中有效地普及生物、化学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重效益。”自《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已变成人们最关注的“新时尚”。在江西抚州市十里亭社区,外语学院实践团队成员为当地居民开设了一堂有趣的“垃圾分类”课程。为帮助孩子们记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该团队志愿者们用趣味小游戏和课件演示的方式,详细讲解有关什么是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内容。参与游戏的小朋友纷纷表示,自己要当“社区文明小卫士”,和家长一起学习垃圾分类,保护社区环境。

一方小小书桌,承载大大梦想。在江西南昌的乐化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上,电气学院实践团成员的“学业辅导班”正在火热开展中。“学不会的孩子不想学习,想学习的孩子又学不懂。”据村民反映,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仍很薄弱,这成为当地教育的一大难题。了解到桥村小学学生的基本情况,该校理学院服务团教学组成员抱着“授人以渔”的想法,在带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通识课程的同时,还精心准备了天文课、手工课等趣味拓展课程,希望带领孩子一点点走进课堂,爱上课堂。
聚焦养老现状,城乡调研暖人心
城市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北省黄梅县,学生会美丽中国实践服务团走进当地城管执法局,深入基层开展实践调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化身“小城管”,深入执法一线,在规范流动摊位的摆放、处理公共空间违规占用、解决电动车乱停放问题、前往餐厅进行市场监督等方面认真学习观摩,助力美丽中国城镇建设。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暖不过少年心。在南昌市李渡镇,一场由国际学院志愿者们精心筹备的慰问演出亮相当地敬老院。雄厚的歌声、动人的歌词、轻松欢快的舞蹈、活泼有趣的魔术,勾起了老人们对红色历史的记忆。在观看完“惊喜”节目后,老人们拉着实践队员一同唱起他们心中永恒的“主打歌”——红歌。24位老人与学生的合唱将现场氛围带向高潮。
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势在必行。在新建县江桥村,理学院实践团调研组的志愿者们采用调查问卷和采访的方式,到每家每户实地走访。经调研得知,当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仍占较大比重。为此,理学院服务团成员一早带上准备好的物品,慰问看望当地贫困家庭及老人,主动为“空巢老人”打扫房屋、清洗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