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为了做好我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有关甲型肝炎相关预防知识告知如下,请全校师生做好预防和自我保健工作,尤其是各学院学工办务必对学生做好宣传工作。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原因大多与“吃”密不可分。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们通过食入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等。
甲肝的症状和愈后:甲肝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甲肝急性发病有发烧、怕冷、食欲下降、无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大部分人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出现黄疸,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但其病程一般都在一个月左右,此后还要有一到两个月的休息才能完全恢复。
甲肝的预防措施: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2)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毒,做到不喝生水;
(3)加强饮食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做好公共卫生;
(4)加强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卫生管理,消灭可传播甲肝的媒介昆虫,如苍蝇与蟑螂;
(5)注射甲肝疫苗或丙种球蛋白对预防甲肝有一定保护作用,接种时间越早越好,不应迟于接触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