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刘彬:漫谈易学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10-11-08  浏览:1

  11月5日晚,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刘彬博士做客第253期“孔目湖讲坛”,带来了一场关于易学思想的精彩讲座。刘彬博士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引领在座师生领略到易学的神秘魅力。

  何为易学
  谈到易学,也许最能引发我们直接疑问的便是这个“易”字。刘彬在讲座的开始便开门见山地为我们解析了“易”的涵义——变易;不易;简易。
  所谓“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易学研究的正是变易之几。同时,易学有着象数系统,而象数系统本身是固定不变的,即不易。从思维方法上讲,易学就是以“不易”去把握“变易”。具体而言,就是以不变的象数系统去把握宇宙万物的纷繁流变和人生命运的无常流转。而之所以为“简易”,是因为象数系统最简约、最简单,也是最易理解、最易掌握的。易学正是以简易知繁杂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概括说来,易学就是以不易、简易的象数系统去把握瞬息万变的几微,或者说,简易地以不易去把握变易的学问。



  易学的内容
  刘彬谈到,易学是一个独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它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内容,即象、数、理、占。这四部分的关系是:象数为易学之根本,义理为主体,占筮是其用。其中,象、数、理是学,占是术。
  象,即气运之象。变易正是以象呈现出来,用卦爻符号来表示的。数,则可理解为气数、运数。气运变化正是以数来呈现,如我们所熟知的《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一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其中的数正是作此解。
  所谓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天道,是天地、阴阳的道理;二为人道,即安身立命之学,道德性命之理。交易、中正、太和是易学最基本的道理。阴阳二气相互交通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的前提,交易则存,分离则亡。中正,指的是在交易过程中阴阳二气要做到均衡适中。而交易中正,自然就呈现圆满的和谐,是谓太和。
  筮占是以象数去测知气运变化盛衰,预知事件变动的兆头的学问。易学的占正是来自于数术文化的算卦。易学把数术文化的蓍占容纳进来,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具体的占法主要有三种:观象,推数,纳甲筮法。

  孔子之于易学
  说到易学的建立发展,有四位圣人是必须提到的。他们是伏羲、文王、周公以及孔子。
  最早画出八卦的是伏羲。而文王系六十四卦卦辞,并初步形成《周易》文本,此文本包括六十四卦卦辞。周公则系六十四卦爻辞。继三位圣人之后,孔子对易学的建立也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从古代文化史的背景看,经历了巫文化到术数文化,再到易学文化的过程。巫文化的特征在于它的神性和非理性。而术数文化具有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性质,超越了巫文化,但仍具有浓厚的神秘、虚幻和感性的成分。
  孔子对易学的决定性贡献正在于,他对巫文化和术数文化的反思和文化自觉,对术数文化的基本原则进行突破和创新性转化,德行优先、洁净精微的易学文化就此正式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突破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人的命运的外在转向人的性命和德性的内在性。外在的神转向人自身,由神本转向人本、人文;其次,孔子将术数文化中虚妄、神秘的感性因素进行过滤和纯化,将术数文化中非理性和理性混杂的思维状态,转化提升为完全清明、明晰的理性思维。



  古为今用
  在讲座的最后,刘彬博士与我们谈到了孔子易学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人的生命有气命和性命两个层面,气命可占而性命不占,故应进德修业,正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同时,刘彬博士还赠与在场师生两句箴言——“顺天休命”和“乐天知命故不忧”。

(摄影:唐施华、高宁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