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江西日报】华东交通大学“订单式科研”更接地气

作者:  来源:【江西日报】   时间:2014-07-22  浏览:1

我省高等教育要推进内涵式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布局学科专业?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何打造高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近日,由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万明教授主持的《江西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课题成果,获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批示。

这个由2013年省委主要领导圈定的省软科学基地应用对策课题,其研究成果并非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华东交大办学理念的行动先导。

今年5月,华东交大与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研究生培养基地,双方同时签署了首批国际工程硕士培养协议,中煤集团将请华东交大教师去非洲分公司上课。这种“订单式科研”的首推,意味着华东交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带动行业发展的同时走向世界。

今年3月和5月,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接受南昌市西湖区政府、南昌洪大集团委托,对南昌大桥东桥头改造后交通组织优化,对南昌市洪城商圈交通进行组织优化。

……

学科群对接产业链,科技创新对接行业发展,科研平台对接市场主体,华东交大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需要,“产学研”联合攻关深度合作,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华东交大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华东交大与赣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立“军令状”全校参与

主动出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今天,华东交大不忘使命,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大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主动姿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早在今年年初,华东交大各学院负责人和学校签订了今年工作的目标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其中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好无缝对接便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华东交大2014年的重点,那就是‘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战,以钉钉子的精神,把已经确定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一抓到底’。2014年注定是华东交大深化改革落实年”,华东交大校党委书记万明说。

交大人主动出击。党委书记万明和校长雷晓燕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多次带队,就相关事宜分别专门拜会了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就“省部(行业)共建”工作争取有关部委领导的支持。他们分别走访了省教育厅、科技厅、交通厅、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中国中铁、中铁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集团等20余家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华东交大与地方开展的每一项合作,都瞄准着产业发展和战略需求。一个个合作项目的开展,足以透视交大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华东交大各学院相关领导带队分别奔赴在全国各个角落,主动和地方政府对接成效显著。华东交大首次承担常州地铁公司的人才培养任务;首次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首次获得安监局的特种作业技能鉴定资格:首次获得特种行业电工作业(低压)和制冷与空调运行两个特种项目的培训和鉴定资格,目前正在开展首期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首次进入了中国铁道总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首次承办了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地铁的培训任务。

紧扣需求培养人才

“四德型”毕业生活跃 “大交通”

大力培养人才,是高校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最重要的一环。华东交大紧扣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全国18个铁路局56个供电段,其中有18个段长都来自华东交大的毕业生,而华东交大培养的“四德”型毕业生在全国各行各业经得起检验。中铁十六局副总工程师何春已连续几年率队来华东交大招聘学生,他说:“这里的大部分毕业生‘用得上、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不好高骛远,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毕业生。”

“年轻就该吃一点苦。”现任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清和,1983年毕业于华东交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他在这家企业打拼了三十个年头,三十年里完成了从基层管理人员到公司高管的华丽转身,而让他成功的最大法宝就是“永远认真在本职岗位上不停歇的学习”,只有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才能取得非常的实力和业绩。

1984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陈乃武,刚毕业时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局福州分局福州建筑段见习,他认为实习要有实习的样子,更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做什么事都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经过二十多年的打磨,他如今已担任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南昌铁路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也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同样“磨剑”在基层的还有1990年毕业于华东交大电气学院铁道电气化的刘新。大学毕业后他带领技校毕业生于基层实习,在一线车间当技术员。九年的基层磨练使得他无论是在行政岗位还是专业技术岗位上都游刃有余,如今他是南昌铁路局鹰潭供电段的段长,我继续奋斗在铁路前线,争取为南昌铁路局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刘新坚定地说。

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高地科技支撑成效显著

华东交大聚集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形成了科技创新高地。一项项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优质服务。

华东交大电气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所长陈剑云教授创办的北京太格时代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铁路自动化系统及地铁集成服务供应商之一,也是集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高成长型的高校背景企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装备现代化、自动化以及知识产权自主化等方面的有力推动者和开拓者。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吸收本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

该研究团队在成果应用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HY200、300微机远动系统”为代表的成果,通过原铁道部技术鉴定,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使本学科在电气化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得以大大的提高,同时也引领了远动系统国产化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核心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填补空白点,服务才能扩大覆盖面。

华东交大刘海文教授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并与江西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和实现农村信息化工程。汤兆平教授主持的国家发明专利“便携机械式垃圾广告清理器装置”已经成功技术转让给柳州市升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进行产品试点研发;周日贵教授主持的“风光能太阳能路灯系统”已经研发成产品,产权转让给江西瑞宇户外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张恒博士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中心合作研发机场割草机器人。

远程塔机监控系统是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李波博士团队与南昌市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监督站合作为行业和企业开发的,《建筑塔机实时安全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平台研究》建立了该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了南昌市塔机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减少塔机安全事故,为南昌城市发展提供良好安全、稳定环境。

突破最难点,服务才能赢得广泛认可。

汤兆平教授召集南昌铁路局机务部门专家主编了《HXD1B、HXD1C型机车常见故障及处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成为南昌铁路局和谐号机车乘务员的必备手册,为进口机车在保修期满后的自我检修和维护提供了技术服务,并在全路机务工作交流会议上得到好评。《机车乘务员“三交三问”培训考试系统》,改革机务乘务员出乘传统的“三交三问”口头考核模式,已应用于南昌铁路局多个机务段。主持研发的机车直流牵引电机在线智能监测系统、机车弓网硬点光电振动综合检测与GPS定位技术研究、机车直流牵引电机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等一批机车在线故障检测和报警装置被在线试点应用,为列车运行信息化、高速化、安全化提供技术保障;姜楠博士主持开发了面向大型桥梁和深长隧道的结构健康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现在,华东交大努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环境与安全”2011协同创新计划,正在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轨道交通实验基地”。建成后的轨道交通实验基地包含高铁、普铁和地铁等所有的轨道交通方式,集教学、科研、实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将有力推动学校的优势学科办出特色。与此同时,学校产学研研究院和大学创业孵化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目前,华东交大正着力发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参与相关产学研对接活动;正着力发挥广大校友在行业形成的优势资源,先行引进一批企业、引进一批项目,为江西发展、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出自《江西日报》7月22日B3版)

 

责任编辑:谢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