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有两个很好的玩伴,一个想当司令,一个想当总理,而我想当科学家。结果,最后实现了梦想的只有我。”4月1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龚晓南先生做客第433期孔目湖讲坛,向在场听众分享《我的求学之路》。

漫漫求学路
1949年秋,五岁的龚晓南在龚氏家庙上小学,四年后,他寄住外婆家读高小,1955年毕业后,他报考汤溪初级中学并被正式录取,却因为经济困难未能按期报到入学。“父母亲和亲友见我求学心切,决定送我上学,几经波折后终于幸运入学。”龚晓南介绍到,1961年春因国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他所在的金华第四中学高中部集体到师资很强的金华第一中学插班学习。他坦言,如果没有在金华第一中学的一学期,自己后来可能考不上清华。
在谈及大学时,龚晓南向大家分享进入清华大学时他印象很深的两句标语:清华大学——工程师的摇篮、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并就第二条标语告诫大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坚持锻炼身体,把青春健康的自己奉献给祖国。
龚晓南表示,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他的英语不及城市的学生,但是他仍旧不断努力追赶。大学过后,他因为妻儿选择留在杭州,并报考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的研究生。“从此我有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一位很好的导师。”龚晓南说道。1981年,他通过了硕士学位的论文答辩,毕业后留校工作,为此他曾作诗留念:八月杭州桂花香,学位初成精神爽。儿童公园嬉戏乐,泛舟西湖全家欢。

谆谆教诲情
龚晓南说:“我们这一代人,人生阅历比较丰富。经历过‘大炼钢铁’‘大跃进’,挨过饿,经历过‘史无前例的文革风云’,最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认为,自己能从一位穷苦的农家孩子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非常幸运,而这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是宝贵的财富。
龚晓南以自己的经历向在场听众强调了三个要点:一是要勤奋;二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三是要有开拓精神。同时指出,要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打好基础。
在学习方面,他提示大家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多读书,多交流,多实践,多磨练自己。在思想方面,龚晓南建议到,在认识论上要坚持唯物主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迷信,不要随波逐流。要学习、实践、发扬求是精神。要加强思维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为自己未来的人生筑好最坚实的基础。

“天生我才必有用。”龚晓南在讲座最后强调,希望在场听众都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