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人文学院青年学“声”志愿者团队依托省教育厅“中华经典行,赣鄱好声音”语言文字特色品牌活动项目走进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大学生们化身“小龙人导师”,以“龙”为主线,通过沉浸式游戏、创意拼图、舞蹈互动等多元形式,带领萌娃们开启中华龙文化探索之旅,让古老的非遗在童真世界里绽放新光彩。

舞动童心 传承非遗 大学生志愿者带萌娃探秘中华龙文化
“身体长又长,住在大海里,能飞又能游。大家猜猜这是谁呀?”随着志愿者抛出的趣味谜语,孩子们的好奇心瞬间点燃,各式回答此起彼伏。接着志愿者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PPT动画,向小朋友们讲述中国龙的民族象征意义,并通过端午赛龙舟、舞龙灯等文化活动场景,展现非遗的多元魅力。

大学生志愿者带萌娃探秘中华龙文化
讲到龙的“九不像”特征时,志愿者拿着剪纸小龙生动形象地向小朋友们展示,小朋友们也开心地挥动着手中的龙形拉花应和,稚嫩的童声与清晰的讲解交织,活动充满欢声笑语。
为加深小朋友们对龙文化的理解,团队设计了“拼龙图”环节。团队成员手把手指导小朋友拼接龙鳞、龙爪等部件,“这片要放在龙的尾巴上!”四岁的饺子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最后拼贴,一条可爱活泼的中华龙完美地放置在展示台上,孩子们雀跃地举起成品拍照留念。

大学生志愿者带萌娃“拼龙图”
随着《我是一条小青龙》的欢快旋律响起,大学生与小朋友通过俏皮的舞步尽情释放青春活力,当童声合唱“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时,非遗的文化种子便在稚嫩的心灵悄然生根。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记住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不仅是非遗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大学生在引导中深化文化认同,小朋友在游戏学习中建立民族自豪、文化自信,共同织就中华文化传承的纽带。未来,青年学“声”团队将持续“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农村”等系列宣讲活动,以青年之声传播中华文化,以青春力量守护文明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