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爱心社于南北区一食堂前开展了“驿寄书情,关爱花椒——校园‘微’信使”活动。志愿者们将收发室里的“匿址”信件进行摆摊认领,引来众多同学驻足围观。
活动现场,桌子上摆满了收信地址不够详细的信件,志愿者们热心地为前来认领的同学服务。“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就找不到我的信了。”土建学院王华感激地说道。
活动摊点的另一边,邮政知识有奖问答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成功答对5道题的同学即可获得爱心社“微”信使特制的明信片。“挂号信在邮局多久会被退回?”“何种信件该贴面值多少的邮票?”“爱心社多久公布一次匿址信名单?”竞答问题不仅考察了寄信常识,还包括“微”信使活动的相关情况。
爱心社志愿者钟和勇介绍道:“现在通过写信这种方式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对寄信的规范也很模糊,这就导致许多“匿址”信件的出现,“微”信使们每周都会前往学校收发室整理信件,匿址信的名单也都会通过微博、微信、QQ进行推送,以便同学们查看。”
据悉,“校园‘微’信使”活动是爱心社志愿者长期为校内师生服务的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该活动鼓励同学们将想说的话合成一纸笺书,重拾这种略显“古老”却满含深意的通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