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人文学院第33期“孔沐新思”学术沙龙在34栋五楼会议室召开。本次沙龙围绕“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游戏----实证分析游戏中著作权的保护”主题展开。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游戏成了商家竞争的战场,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屡见不鲜。主讲人万玉龙从手游和网游两个方面对游戏中著作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和论证。他将游戏名称与游戏角色名称、改编作品的游戏著作权保护和游戏规则的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游戏规则的补充保护作为探讨的重点。此外,还用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精深的专业知识分析了两个具体的案件。万玉龙说道:“‘山寨’游戏泛滥的结果就是游戏产品的同质化,于目前而言,游戏规则尚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不意味着这种智力创作的成果法律不应给予保护。”
评论员汪萍和李嘉艺深入分析了主讲人的文章结构与内容,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出发,提出了她们的不同见解,为大家深入研究游戏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提供了多样的的视角。她们认为,只有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加强对高速发展的游戏产业的管理和保护,才有利于维持一个良性健康的游戏产业。
此外,现场的观众还对主讲人和评论员的观点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中国游戏产业现状的漏洞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