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黄梅县五祖镇骄阳似火,7月10日,我校世纪英才大一班40名队员顶着烈日,暴走20公里,徒行100万步,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多个社区和企业,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绿水青山变“金银”,圣地发展“大跨步”
“中央真英明,政策暖人心。找钱自己得,老来领补贴。生活甜如蜜,越活越开心。”在五祖镇一天门社区,当地的何永兴老人为实践团现场吟诵“原创诗”。

“何爷爷以前主要从事农活,有2.9亩水田,每亩产值1000元左右。这样下来,一年的收入顶多混口饭吃。”走访中,队员胡宇江了解到,在旅游开发后,何永兴有了一份清洁社区的工作,现在每个月不仅能拿到1060元的基本工资,还有各项医保、公积金,连住的小平房也换成大高楼。
位于东山南麓古驿道的三岔路口,五祖寺一天门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如今,一天门社区下辖14个居民小组、1530户人家,常住居民6650人。近年来,一天门社区以改善环境来提升宜居度,打造“禅源祖庭”的文化名片,获得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旅游名村、荆楚最美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花园一天门”。
随着禅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每年来五祖寺观光的游客已经超过100万人。一天门社区借此契机重点发展旅游与生态农业,带动精准扶贫。“现在,社区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09年的3400元提高到6800元,社区集体收入每年超过20万元。”五祖镇党委副书记吴丹如是说。
一抔砂性土,千万资金入
“火龙果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在35°C下长的最好……”在一个偶然的契机,实践队队员张琪结识一位到黄梅县投资火龙果养殖的企业家魏宜华,并学到许多关于火龙果的知识。

“以前只顾着吃火龙果,还真没有注意到种植过程有那么多注意事项。”张琪感叹道。火龙果基地的魏红明经理告诉张琪,为防止被飞鸟“偷食”,每个火龙果都要套上一个钢丝网。火龙果喜欢高温的环境,所以在冬天,工人常常用锯木屑和蜂窝煤来加热升温。
“我们到这里投资,是看到了土地的商机。”魏红明告诉记者:“当地独特的砂性土十分利于火龙果的生长。公司前期已投资2600万,今后还会追加更多的投资,将现在的200亩产地扩大到10000亩。”
日行100万步,这个团队“有点拼”
35512步、26187步……在实践队的朋友圈里,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行走步数,并“霸占”朋友圈步数排名前20。在20公里的调研路上,每名成员往返的平均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

“20公里的往返路途蕴含着互相陪伴的情义。在不同的环境下,在和他人的接触中,我们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这是此次调研的最大收获。”实践队队员晏盛说道。
“调研过程中,自主创业的艰难与农民生活的不易令我深深触动。种植火龙果遇到过洪灾,也遇到过旱灾,但他们始终不懈坚持,火龙果产业园才逐步走向正轨。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我的学习生活有不少新的启示。”张琪告诉记者。(摄影/方康锦、邢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