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大高校纷纷步入暑假。而近日,我校“三下乡”实践团队正奔赴全国各地,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居民提供帮助,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专业style”。
“程序猿”开展“电脑义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三下乡”期间,软件学院实践团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实践课程,为当地居民免费进行“电脑义诊”。清理垃圾,装系统,处理电脑黑屏……在村里的活动中心,附近不少村民纷纷到摊位前询问情况,并向队员们说明电脑存在的问题。

队员们转动螺丝刀,三下五除二便拆开主机进行检查。在维修结束后,他们还为村民讲解使用与维修电脑的小技巧,方便以后自己处理电脑出现的小问题。该团队还推出“上门服务”,去村民家中“义诊”电脑。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现场检验,还能帮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实践团队员刘昀涛的大学专业是软件工程,他告诉记者:“能运用所学的电脑知识,看到村民电脑修好后高兴的模样,就是最大的回馈。”
“手把手”教村民做电商
农产品滞销是村民面临的棘手难题。7月8日,电气学院和材料学院社会实践团走进桑李村村民家中,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腾讯为村”小程序注册电商,在网上销售滞留的农产品。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我不会弄啊!”针对从未使用过的新方式,实践团“挨家挨户”耐心地解释:这个程序主要用于网上销售农产品,使用小程序非常简单,只需要先注册,再发布消息,本地农产品便可销售至全国各地。
“您只要先点这里,后点这里,再输入要销售信息就可以了。”在帮村民注册好之后,队员们拿着手机,一步一步地演示发布消息的步骤。“这群孩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网上卖东西,避免产品浪费,感谢这群善良的学生。”村民纷纷表示。为帮助村民更清楚地记住操作步骤,实践团还亲自动手绘制小程序应用步骤图,简洁生动的步骤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起初,村民对上网销售没有概念,这为宣传电商带来一定的难度。不过,他们都很积极耐心,希望我们的办法能出一份力。”机电学院学生闫金彪说。
“生产线”近距离接触机械化
“在热压之前,先要给模具表面喷上一层脱模剂,把表面的残余塑料刮干净;加料时,要用天平严格控制原料的数量;气孔多的是残次品,需要销毁……”在热压机前,车间工人细心地讲解道。经过熟练的加工,原本散乱的塑料原料“变身”为一个个精美的模型成品。

7月9日,校11期世纪英才五班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组成的“三下乡”队伍前往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并在湖北小蚂蚁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开展为期1周的专业实践活动。焊接、打磨、涂层、加工、包装……一系列复杂繁琐的流程被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实践团成员分工明确,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就职点”:女生负责加工和包装,男生负责打磨焊接。
“在没有正式工作前,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全面,这回‘走出书本’,把专业知识与实践内容‘对号入座’。”成员刘慈恩的专业是工业工程,这次实践让感受到“金工实习”的滋味。
“这次实习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熟悉机械化操作,对车间的产品加工流程,从整体上形成了宏观认识。”公司人事部胡经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