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萧淑贞教授来到我校进行“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亟待文化和知识的系统转型”的文化交流讲座。人文学院院长朱新建出席本次讲座。
萧淑贞首先通过展示当今几大突出危机问题强调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必须将目光投向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传统与乡土作为区别于工业体系的另一种文化和知识体系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乡土治愈工业化的伤痛,其中包括乡土中的社会,文化,教育,互助和包容等方面。
萧淑贞表示也可从生态文明视野下看乡土文化的价值。乡土中的手工技艺、食品、互助合作的劳动、审美等都具有独特价值。萧淑贞强调要鼓励农村的产业复兴,帮助农村找到自身的真正价值。而和乡村有关的产业,自身会形成一个生态链条。生态的生活是乡村活化的内生动力,要鼓励发展绿色农业,真正的好食物会充当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催化剂。
朱新建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生态文明的看法及亲身体验,鼓励同学们爱护生态环境。
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同学们提出了如何才能吃到生态的食品,采取何种方式发展产业才会健康自然等问题。萧淑贞悉心为同学们一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