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和加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推动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11月30日,信息学院于逸夫楼举办华东交通大学第一届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应用大赛。信息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黄晓辉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曾辉副教授,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刘志伟副教授,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王登辉讲师,信息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陈文锦老师受邀担任大赛评委。
本次大赛答辩环节由参赛项目小组成员进行介绍和评委提问点评两个部分组成,共有10个项目小组参加,在最后决选出一、二、三等奖。
在大赛中,每个参赛小组都使出浑身解数。第一个进行介绍答辩的“私人订制——AI康复医师”从目前医疗市场上供需不平衡的康复医疗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有关病人康复的相关辅助性产品,通过虚拟人机交互界面等实现帮助病人更好地完成康复计划的目的。“基于Alpha-Beta算法的中国象棋AI”则将AI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传统中国象棋中,使得象棋人机大战成为可能。“百度爬虫+CNN画作识别分类”项目小组现场展示了其项目的画作识别能力,并以此为开展设想可将该识别技术应用在垃圾分类、水果分拣、作物病害识别等方面。
这些参赛项目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自我研发阶段,部分项目已在市场中进行实际试用或与对应单位进行合作研发。比如“基于NB-IOT技术的轨道车辆智能综合绝缘检测装置及大数据处理系统”项目已经在福州鑫奥特纳科技有限公司及株洲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进行产品试用,并获得好评。“云中售卖机”项目小组则在已有的无人售卖机形式上进行创新开发,具有支付成功后可得奖励等创新性,如利用趣味小游戏的形式达到吸引人气增加销量等目的。“基于Seq2seq的唐诗生成模型”“豆瓣爬虫”“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检测”等其他项目小组也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力求提升,更是力求在研发中进行创新,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终,“云中售卖机”“私人订制——AI康复医师”两个项目小组荣获一等奖,“基于Alpha-Beta算法的中国象棋AI”“基于NB-IOT技术的轨道车辆智能综合绝缘检测装置及大数据处理系统”“基于Seq2seq的唐诗生成模型”三个项目小组荣获二等奖,“豆瓣爬虫”“基于Python爬虫的‘网易云’音乐评论数据抓取分析和可视化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测控系统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检测”“百度爬虫+CNN画作识别分类”五个项目小组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