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卢丽刚教授做客第七期人文讲坛,为人文、土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红色文化与资政育人”的精彩讲座。卢丽刚通过毛泽东和文强传奇人生的对比表明,不同的心态,走出不同的人生。
文强的不坚定
文强是毛泽东的姑表弟,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先后担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在遭到党内的怀疑和误解时,他向上级申诉并选择了离开,后因交友不慎加入国民党,并成为军统中将。解放战争期间,文强被俘并在狱中度过了26个春秋。出狱后四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借其在国共两党的人脉,八方联络两岸人士,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
毛泽东的理性
毛泽东曾因王明、博古的“左倾”受到不正确的责难。不一样的是,面对责难,毛泽东虽辩解过,但最终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他说:“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我恭候中央的处理,服从组织决定。”毛泽东行如所言,前往瑞金主持政府工作,并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坚定地信仰,极强的忍耐力和宽广的胸怀,终使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
卢丽刚表示,正是因为毛泽东与文强对待事物的心态不同,才导致了他们的人生迥异。他说,正确的意见常常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面对责难时,更应该表现出对组织的服从和对他人的理解。正确的对待组织、他人和自己,是每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才俊应有的态度。
讲座最后,卢丽刚悉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心态、台湾问题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并希望莘莘学子在人生选择上坚持正确的态度,能够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