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应邀来到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作了题为“岩土工程前沿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华东交大土建学院院长徐长节主持,华东交大土建学院岩土研究所所有教师、部分学生聆听了报告。
周丰峻,防护工程专家。1962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总参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防护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周丰峻研究员长期从事和主持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爆炸效应试验、爆炸理论计算以及防护工程抗冲击爆炸作用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开创性的研究,对防护工程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报告伊始,周丰峻以“三峡水库危岩现状”为引子切入主题,提出我国深入岩土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强调我国岩土技术研究应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学习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向大家传递出一颗要虚心学习的心。
周丰峻以“深圳-广州-中山跨珠江通道”、“港珠澳大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大型工程为案例,介绍了“高压喷射注浆”、“玻璃纤维内衬”、“高聚物注浆”等先进技术。他通过PPT对工程施工路线进行再现,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如庖丁解牛一般对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讲到关键技术处,他便通过“理论方案”与“实际施工”的对比,反复进行解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另一方面,周丰峻以“芬兰国际隧道大会”为契机,向大家展示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北欧的岩石隧道工程、新加坡的地下岩油气储存库、瑞士的饮用水线工程,他如数家珍得一般对这些工程所用的技术进行介绍。美丽的地下花园,宽广的地下停车场,高效的地下物流功能隧道……他的介绍“构建”了一座神奇的芬兰地下城。谈到精彩处,他会说道:“这是我们国内所缺少的先进技术,值得我们学习。”,他谈到国外的施工注重自动化、高效化,设计简介、实用,有许多值得国内学习之处。
整场报告以国内外丰富的岩土研究前沿技术信息向大家提供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强调了岩土技术研究领域交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