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术氛围热起来,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部于2017年1月11日下午在教4栋212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数据与云服务》学科方向新年学术沙龙活动。
丁振凡教授以“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环境建设研究”为题,介绍了在公有云CloudFoundry平台和本校的私有云上部署了自主开发的教学平台, 并在Java等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干预服务的研究成果。
熊李艳教授以“社交网络人物关系强度估算方法的研究”为题,讲述了通过研究社交网络中用户在不同行为领域下的个人信息相似度、用户名共现频率以及用户之间互动行为强度,设计有效的估算方法来准确测量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一些研究思路。近几年熊教授带领的团队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进行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研制开发的项目评审系统和基于主题领域的专家服务推送系统在多个省市得到了推广和使用,探索出了一条科研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极大的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甘岚教授以“基于仿视觉神经网络的肿瘤细胞识别研究”为题,肿瘤细胞图像的分类识别是医疗诊断智能化的核心之一,以胃粘膜肿瘤细胞显微图像为样本,构建了一种基于仿视觉系统的两层神经网络模型。利用上述构建的模型,设计了肿瘤细胞图像分类识别算法,将该算法嵌入到肿瘤诊断病理分析软件中,初步实现了自动分类识别,可以将肿瘤细胞图像分为正常、增生、癌症三类,为肿瘤细胞的识别提供了一种行为有效的方法。
宋岚博士做了题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聚合方法研究”的报告,报告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RFID技术为背景,介绍了将种群模型应用于社交网络的技术,使用RFID技术将采集到的agent移动数据做为NetLogo仿真器的输入,模拟实际场景中agent的移动,研究任意网络拓扑下种群模型的聚合性。此项研究将对完成海量传感数据的收集,检测人体移动的位置,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产生积极意义。
范萍博士介绍了其发表在《Information Science》SCI二区期刊的论文成果——“Multidimensional color image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based on NASS”,提出了基于NASS的量子多维彩色图像的高效几何变换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实现线路,该研究是量子计算理论在图像处理领域的拓展,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念和思路。
与会的教师们就演讲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不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基础部承担着全校性的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但教师们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积极推进年轻教师的培养,老教师们也是干劲十足,青帮老,老带青结对帮扶工作,在科研成果上取得了飞跃性的实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