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19:00,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石初军应邀为全校5个“詹天佑班”的100余名同学,作了一场题为“谈谈詹天佑精神”的专题讲座。
少年求学海外 回国用非所长
石初军介绍说,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考入幼童出洋预习班,随即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1877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从纽海文中学毕业,并于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结束了四年的专业学习,获取学士学位之后,胸怀报国之志的詹天佑回国后却被清政府用非所长,先是在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后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
献身铁路事业 功绩流芳百世
詹天佑几经周折,终于在1888年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拉开了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序幕。在津榆铁路滦河大桥修筑中,詹天佑解决了外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桥墩基础施工困难,引起中外注目。 1905年,清政府委任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他通过开创“竖井开凿法”、创造“人”字形线路等,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并节约了二十八万两白银的建造成本。1919年,58岁的詹天佑因劳瘁成疾,病逝于汉口。
鞠躬尽瘁一生 内圣外王典范
石初军认为,詹天佑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但他立志报国、厚德载物的精神,革新创业、艰苦奋斗的情怀,终将生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堪称内圣外王的典范。
石初军从四个方面对詹天佑精神进行了深入地解读:一是忠于国家。詹天佑以“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为己任,胸襟开阔、勇于担当。即使临终遗言,也关乎国家、语不及私。二是精研学术。詹天佑认为,作为一名工程师,其使命是以建设求进步。他坚持科学爱国,在学术上,他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在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三是不畏艰难。詹天佑曾说,若因世事难而畏之,则事之抵于成者卒鲜。他以大无畏的气慨,知难而进,并最终克服种种“向来所未有”的困难,为国争光。四是修身正己。詹天佑崇尚道德而高人格。他认为,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诸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稍有震摇,无不倾倒。詹天佑亦谆谆教诲青年工学家,“勿屈己以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最后,石初军勉励大家认真学习詹天佑《敬告青年工学家》一文,学习詹天佑精神,传承詹天佑精神,弘扬詹天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