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由教务处、学工处主办的第三届汉语言双基竞赛决赛于图书馆拉开帷幕。共有11支参赛队伍晋级决赛。
决赛分诗歌朗诵、文学常识比拼、情景对话三个环节,意在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思辨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三轮激烈角逐,基础学院夺得本届比赛冠军,二、三等奖分别花落人文、轨道学院,机电、国际学院均获最佳组织奖,最佳风采奖由胡�础⑼蛭某�和燕慧迁三位同学获得。
诗歌朗诵环节,需要每支参赛队伍随机选取一首诗歌,在限时一分钟的准备后,将对诗歌的领悟声情并茂地展现给观众。在忧伤柔和的背景音乐中,人文学院代表队诠释了戴望舒的《雨巷》,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带到观众眼前;国际学院代表队则追随诗人的脚步,寻觅到了那片让“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的《水仙》美景;电气学院代表队献上的《自由颂》以激昂的声音、极具节奏感的朗诵描绘出了普希金向往的自由“天堂”。
文学常识比拼环节分判断、选择和问答三种题型,比赛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关于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考验选手在文学方面的涉猎程度和积累情况。比赛过程中,各代表队充分调动自己储备的文学资源,思考比较后亮出答案。外语、基础、人文学院代表队以最佳状态发挥,做出全部正确答案,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情景对话环节则需挑战参赛队伍的舞台表现能力、应变能力和队员默契程度。基础学院代表队以诙谐幽默的表演,向“外国朋友”讲解何谓“哪里哪里”,不标准的外国式汉语,风趣的言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软件学院代表队则发挥想象力,将“太空行走、小兔、家庭、学校、青春、知识”六个词语汇聚一堂,为比赛再添几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