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灯光,点亮希望,今晚8:30至9:30,请让我休息一小时……”3月26日下午,记者在校园看到,两个“灯泡”正“拽着”两个学生诉苦:“今天,我累了,让我休息一小时,好吗?”原来,环保协会自创了两个“灯泡”,将画有“灯泡”图案和注有地球一小时注释的蓝色泡沫板“穿戴”在身上,作为向全校师生宣传环保知识的流动“工具”,上面写着:节能一小时,3月26日晚,8:30—9:30。
活动前夕,环保协会随机对300名学子用电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的同学认为寝室用电过快,充电缴费次数繁多;近50%的同学承认在寝室用电未考虑何时使用一盏灯和两盏灯;20%左右表示不会关注露天公共场所用电状况等等。
“很多同学都未将用电量和环保、资源利用相结合来考虑,用电浪费现象严重,这一调查结果很让人担忧!”环保协会会长罗瑾告诉记者,灯泡是同学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他们选择以“灯泡”作为流动宣传工具,也就是提醒同学们要时时刻刻节约用电。“这‘灯泡’很显眼,很吸引人!”许多同学均认为此类宣传方式独具匠心,可达到环保、创意一箭双雕的效果。
“25瓦的灯泡连续点亮40个小时,相当于节约0.4kg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0.785千克二氧化碳……”在由“60”字样构成的“一小时休闲广场”活动现场,各类海报、手抄报上都醒目地标注着浪费用电所带来的损失,“广场”中央一个由蜡烛围成的“60”字样也格外引人注目,许多同学驻足观看。环保协会还在广场附近搭建了“娱乐场所”,通过举办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好友故事会、社团表演、观看电影等活动,为走出户外的同学们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举办此类环保活动,既是学生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体现,更是地球美好未来的前兆。”校团委副书记陈沈平认为,环保也是一样,只要年年不断,每人关灯一小时,地球就会更加美好。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精神融入到环保活动中,唤醒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环保队伍。
据了解,活动之前,我校每个学生宿舍代表都签订了一份“地球一小时”环保责任书,承诺今晚主动熄灯一小时来节能环保,并积极带动身边同学走出户外。08年首次签订该承诺书时,有92%以上的同学签订,活动当晚有90%的同学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平时,学校还积极开展水果贺卡、一次性筷子回收、节能20行动等环保活动,向全校师生传递环保理念。
(摄影/徐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