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我校第十七届大学生辩论赛决赛于北区礼堂落下帷幕。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人文学院斩获桂冠,国际学院屈居亚军,机电学院与轨道学院均获季军。
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煜、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有田、大江网社区频道中心总监宋亚光、校教务处教师舒俭及江南都市报资深记者金路遥担任大赛评委,校学工处处长凌四宝、团委书记陈青平、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林井萍等出席并观看比赛。

半决赛中,机电学院与人文学院围绕“缓解地域冲突更应该依靠文化理解还是依靠缩小经济差距”这一主题展开第一场较量。正方机电代表队引援中美经济较拉近但关系紧张的事例,表明缩小经济差距产生的副作用,并以因宗教文化差异产生的巴以冲突的事实来证明:通过文化的理解可以有效地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反方人文代表对则用文化理解的抽象、复杂及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不断变化对正方进行有力辩驳,表示经济乃上层建筑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民众的满意度才能提高,进而缓解地域冲突。
在第二场半决赛中,轨道学院与国际学院对“司法量刑应不应该考虑网络民意”的话题展开激烈辩论。正方轨道学代表队院提出:网络民意是民意的重要体现,将民意纳入司法量刑中,可以增强法律的人情味。反方国际学院代表队针锋相对,指出网络言论颇为感性甚至偏激,并且容易让不法之徒有空可钻,散播恶意的网络言论,用舆论影响法律的公正、透明。双方你来我往,妙语连珠。
两场雄辩之后,人文学院和国际学院脱颖而出继而角逐冠军。围绕抑制盗版主要依靠执法者还是消费者这一话题,正方人文学院从消费者的自觉性难以依靠、盗版的高仿真性令消费者不能慧眼识盗版等方面出发,旁征博引,表明依法打击盗版才是抑制盗版的关键。反方国际学院则从需求决定供给方面进行论证,表示只有提高消费者购买正版的意识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才是解决盗版问题的根本途径。双方见招拆招,攻守自若,互不相让,比赛在自由辩论环节中达到白热化状态。辩手们铿锵有力的辩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至此,历时一个月的辩论赛落下帷幕,芦罡、李佩玲、高媛等10位选手荣获最佳辩手的称号。经管、轨道、机电、基础四学院囊括最佳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