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由陕籍革命老前辈和革命后人组成的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做客第475期孔目湖讲坛,以《踏着先辈的足迹,走向光辉的未来》为总主题,领听众回顾《不朽的赵一曼》《忠贞:献给为中华民族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女性——谢葆真烈士》《毛泽东的密使》《情系青藏公路的老将军——慕生忠》及《攀越天路——范明将军率军入藏纪实》的故事,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激励青年一代重树红色理想信念,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
特邀嘉宾著名烈士宋绮云、徐林侠外孙、“小萝卜头”外甥时欣生,著名烈士王尚德孙女王中夏出席。

老红军王有轩之女、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团长王放宣讲
未惜头颅新故国
有一群人,当国家陷入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勇敢的站了出来,肩负起民族的命运,毫不犹豫地泼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赵一曼,短短31年的人生,从一个大家闺秀、年轻的母亲、柔弱的知识女性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一个舍身取义的民族英雄。她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并组织抗日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哈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在一次激战中,她左手腕受伤,右腿被打断,不幸落入了敌人的虎口,老虎凳、压杠子、搓肋骨……几十种酷刑的轮番折磨都未使其屈服。
护士和看守被这番行径感动,虽然有他们的帮助,但赵一曼没逃几天就再度被抓。二次被俘后她以气吞山河之势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的名篇。临刑前,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她写到“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聚力统战御强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深晓民族大义,虽未奔赴沙场一线,但从未放弃自身社会责任,或想法设法为国救亡图存、或在后方支持前线战事、或在沦陷区坚决不与侵略者妥协合作。
谢葆真和杨虎城,一个是共产党党员,一个是国民党将军,共同的革命理想的让身处不同党派的他们结合在一起。婚后,谢葆真利用杨虎城夫人的身份,为党组织提供方便,团结、支持进步力量,多次在其住宅内召开党内秘密会议,而每次会议,杨虎城都会避开。
汪锋在西安事变之前,曾受毛泽东委派与杨虎城会谈。当时共产党与杨虎城之间有些误会,汪锋的处境很危险。一开始,杨虎城态度冷淡,并就双方一些误会要求解释。汪锋丝毫没有怯场,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说明,还慷慨陈词,向杨虎城讲述红军的抗日主张和联合目的。最终与杨虎城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达成了协议。

拓荒雪域铸忠魂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勇闯难关甘当“生命禁区”里的拓荒者、奉献者、守护者,为和平解放西藏及汉藏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和直接推动作用。
团长王放告诉听众,攀越天路困难重重,西藏噶厦政府中亲帝分裂分子的阻挠、唐古拉山极端恶劣的气候、崩错与纳木错湖之间发生的八级地震……期间累死、冻死、溺死几千头牲畜,牺牲十几位指战员。1951年,历时近四个月,范明带领这支威武的雄壮之师,将五星红旗高高地插在喜马拉雅山上,胜利地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
慕生忠将军是青藏公路的拓荒人,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乘坐汽车进入拉萨的人。1954年,慕生忠率领1000多名民工、工兵和十辆卡车向“世界屋脊”出发,在风暴和沙石肆虐中,仅用七个月零四天就修建完成了这条高原公路。而这条长1300公里的青藏公路,被藏族人民赞誉为通往幸福的金桥。
宣讲员们用大量的革命故事深情歌颂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带领全体听众重温战争岁月,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勇于牺牲、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青年一代不畏艰险继续革命。(摄/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