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战略布局与主要任务。”12月14日晚,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原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先生做客第486期孔目湖讲坛,为听众带来一场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多边外交》的精彩讲座。副校长张玉清主持讲座。

概览——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思想与任务
“近些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讲座伊始,于洪君指出,我们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测性非常突出,中国对外关系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变化。他表明,我国所继续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和平立国、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将使得我国前所未有的接近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也前所未有的接近于世界舞台的中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于洪君介绍,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一步步引导党和社会重新看待外部世界,理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并首次提出了“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念。这个理念后被全党接受,成为党制定整个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并把争取良好的国际大环境、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小环境作为外交部门的主要任务。于洪君补充道,随着时代的改变,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国仍然坚持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并且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加入了“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和目标。
于洪君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是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互结合为指导思想,以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相互兼顾为原则,以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和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为最高目标。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中表明,中国对外工作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共十九大中,习近平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于洪君表示,这都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典例——“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推进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地区的讲话中分别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于洪君阐述,倡议提出后国内的许多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不知道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及对地区甚至全球未来格局的影响。因此,我国召开了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将两个倡议紧密融合在一起,后被简称为“一带一路”。随后“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和国家的集体意志,以及近14亿人民的共同行动。2015年3月发表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对“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做出了详细说明。
于洪君介绍,“一带一路”的主要任务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它的规划主要是建设世界六大经济走廊,分别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东南半岛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他提到,现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联动发展的共同行动。
2014年APEC北京会议中,习近平提出要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并且宣布中国将成立丝路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激活两千多年积累的伟大丝路精神,开辟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之路,加大对“一带一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于洪君强调,亚投行的成功运作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持。这让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是严肃的,我们推进“一带一路”的意志是不可改变的。

延伸——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于洪君说道。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中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中美关系事关两国根本利益,也牵动整个国际关系走向。于洪君强调,中美构建新型大国之路将有无穷变数,中国既要在事关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对美保持足够压力,又要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继续与美国保持沟通协调,开展对话与合作。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20余年,经受住了各自国内形势变化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于洪君如是说。中方坚持认为,中俄两国是好邻居,同时也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关系的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也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中欧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习近平表示,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始终将欧洲发展视为多极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利益深度交融,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将在凝聚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于洪君提到,中国与欧盟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
“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努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讲座最后,于洪君表示,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神圣情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行进,牵动世界格局和秩序构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中华民族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已经开启!(摄/钟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