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检票、微信支付、网上售票,站点订餐送达……未来的高铁会是怎样的呢?”3月15日,由科研处主办、机电学院承办的首期孔目湖学术沙龙在专家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进行思维碰撞,共同畅想“未来高铁”。

校长罗玉峰出席,对孔目湖学术沙龙的正式开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交大目前正在按照国家和江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学术创新。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尤其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交叉领域更需要我们沟通交流、交换意见,共享新思想、激发新思维。他希望,孔目湖学术沙龙能为交大师生提供一个多视角、多领域、跨学科、融校企的平台,营造学术研讨氛围,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副校长陈梦成认为,沙龙的选题新颖,契合交大“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内容充实,涉及线上线下前沿问题,呈现出极富价值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人员多样,体现了学科交叉,从多学科角度畅谈高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关键,共同推进高铁科学融合发展;发言自由,参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会议由机电学院副院长肖乾主持。肖乾现场演示了VR技术在车辆检修、人才培训方面的应用。
会议特邀武汉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桥工段党委书记寇东华,与交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共同探讨未来高铁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整场沙龙活动历时近2个小时,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会者同台交流,畅所欲言,不断碰出了“火花”,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思维盛宴。
学校每年安排20万元学术沙龙活动经费并纳入财务预算。学术沙龙遵循“开放、自由、交流、共享”的主办原则,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于学术创新的激发作用,为全校师生搭建自由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科研处、研究生院、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机电学院负责人、学校部分教师、研究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摄影/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