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350余名土木“大咖”共话重大工程关键科技创新与应用

作者:黄晓鹤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4-14  浏览:1

414-15日,由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多家单位主办,南昌铁路勘察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土木工程赣江学术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全国的5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300余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共话重大工程关键科技创新与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作“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发展趋势”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作“工程抗震隔震减震控制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作“地下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周福霖、王复明、王超,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罗莹、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胡钊芳、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许秋华,我校党委书记万明、校长罗玉峰、副校长陈梦成等出席开幕式。

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致辞。

叶仁荪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江西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发展的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江西发展潜力巨大,对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他希望华东交大等参与高校把握机会,主动向各位专家学习请教,共同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罗莹致辞。

罗莹介绍了省科协的基本情况。他希望本次论坛不仅成为繁荣学术的平台,更成为发现江西、宣传江西、爱上江西的重要场所。要将赣江论坛打造成开放的枢纽性平台、江西省重要的引智平台,在培养江西本土人才的同时,使更多的力量汇聚江西,与本土人才共同进行科技创新。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许秋华致辞。

许秋华在致辞中说,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基础科学,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本次论坛为广大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重大工程关键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的体系研究、应用实践、交流学习的平台,将为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王超院士表示,不断创新,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致力于解决世界级工程技术难题,打造国之重器,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校党委书记万明致辞。

万明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院士、专家学者的到来。他表示,创建“双一流”,人才是关键。我们有“见贤思齐”的追赶之志,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除了在平台、团队、家属、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求贤若渴”,学校最吸引人的还有“二次创业”的良好氛围。

我校校长罗玉峰出席开幕式。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120余场院士报告、特邀报告、专家报告和青年报告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大家坦诚交流想法,充分分享经验,不断凝聚共识,为推动土木工程学科更好更快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发展趋势”学术报告中认为,防灾减灾工程的目的一是减轻灾害,二是搞清机理。前者需要建设具有韧性能力的城镇化防灾体系,而后者则需要重现土木工程损伤现象。周福霖、王复明院士等也纷纷就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详细阐述。

据悉,作为赣江学术论坛主办单位,我校土木工程学科不仅是宝塔学科的“塔尖”学科之一,还是江西省一流学科和全省土木工程学科联盟的“盟主”,江西省唯一一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引才聚才、育才留才、选才用才的科学良性工作机制。(摄影/黄晓鹤)

责任编辑:黄晓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