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副校长杨辉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申报的“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项目总经费31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733万元),此项科技创新将有力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杨辉教授团队“高速列车行驶环境车-路-云融合感知方法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直接资助经费229万元,这是该团队继获得全省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后,在服务行业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继去年徐长节教授主持申报的“高铁非饱和路基长期性能演化及其大数据分析预测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后,“高速列车行驶环境车-路-云融合感知方法研究”再次获批该类项目,充分展示了我校在铁路行业的科研实力。该项目针对现有的单一感知模式和传感器布局方式难以满足行驶环境准确、可靠感知,以及现有路端气候、地质、异物侵限、周界入侵等监测系统相互独立、性能局限难以融入高铁列控系统实现对行驶环境的精准预判,现有车载、轨旁设备算力局限难以满足行驶环境感知实时性要求等问题,基于高速列车车端、路端多传感模式协同及大数据云平台,研究高速列车行驶环境“车-路-云”融合感知方法、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高速列车行驶环境快速感知与精准预判,保障高速列车安全、高效、智能化运行,同时可为自主研发新型智能列控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