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白加黑、5+2”,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组图)

作者:黄晓鹤、肖敏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6-04  浏览:1

今年是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年”。疫情倒逼之下,危中寻机,既给这场改革增添了挑战,无形之中也创造着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第二批学生陆续重返校园,基础实验与工程实践中心于5月25日正式恢复线下实验实践教学。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要完成全校整个学期的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唯有争分夺秒。

全校实验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基础实验、工程实训、语音机房(计算机机房)三大块。为最大限度地弥补因疫情耽误的教学任务,中心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条件下,主动提出“白加黑、5+2”教学计划——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0点,学生都可以预约实验,且周六、周日均不停歇。

工作量比平时更大,课时密度比日常更强,教学任务比以往更重,中心如何提前周密部署?指导老师如何调整适应?学生的获得感又如何?

6月3日,新闻中心融媒体记者团走进现场,用笔尖与镜头记录这场与时间的赛跑。

在智能化柔性制造线,杨世德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解先进智能制造实训系统。同学们佩戴口罩,手持实验报告,按照地面红色标注间隔一米站位,认真聆听老师讲解。2019级机械电子专业学生张书建说,“重新回到实验室,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老师的面孔和教学方法,陌生的是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实验环境。(熊子钰 摄)

经老师指导,学生正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感知火车轮检测模拟操作。为做好日常防护,中心所有机房的电脑键盘均套装塑料薄膜,便于每日消杀。(欧阳桑瑞 摄)

在机械加工车间,学生身着迷彩服,聚精会神地操控仪器设备。指导老师何依云表示,虽然现在工作量很大,但我们早有心理预期,并努力克服困难,只为让同学们能如期完成实训学习。(熊子钰 摄)

杨少勇老师正手把手演示操作,学生在一旁认真观摩。(欧阳桑瑞 摄)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一人一台实验箱,正专注测试仿真电路。老师则在现场巡回指导。(熊子钰 摄)

“这门课程实验操作性强,如果没有实验环节的话,我很难切身感受具体细节和消化纯理论知识。”虽然已进入6月,天气越来越闷热,“但能回到学校做实验,我十分开心!”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刘俊睿说。(欧阳桑瑞 摄)

夜幕降临,中心计算机教室灯火通明,异常忙碌,学生们正在语音机房抓紧练习。(欧阳桑瑞 摄)

在电工电子实验室,学生一手操作高性能电工实验装置,一手及时记录实验数据。(欧阳桑瑞 摄)

“疫情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冲击非常大,但中心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制定了工作预案。”据中心副主任张馨介绍,安全教育与工程认知的课程已通过线上教学提前完成。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老师们还提前录制了10余门课程的教学视频。中心也一直与教务处积极协调,优化调整实践教学方案,精化教学内容,确保本学期末顺利完成全部实验实践教学任务。

据统计,仅本周电工电子实验总人数达3145人(总人学时6290个),金工实习总人数868人(总人学时5149个),语音机房10500人次预约。

责任编辑:黄晓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