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5月4日,教育部思政司指导、人民网出品H5交互策划《我们都是收信人》发出青春三问,花椒学子用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递交上答卷,传承五四精神,见证新时代青年是“奋斗的一代”!近日,我校艺术学院09级艺术设计专业校友程桔被授予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经管学院金融学2016级1班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在全国“两红两优”等表彰中捷报连连;在全国铁路系统五四“两红两优”评选中实现“全满贯”;在团省委公布的2019年全省“两红两优”评选中涌现众多青年榜样……
青春之花在抗疫中绽放
在疫情蔓延之际,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抗击疫情之时,一大批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青年人涌现出来,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家在湖北襄阳的土建学院18级学生谷旭升在得知社区急缺志愿者时,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志愿活动。每天坚守在社区路口登记、排查来往人员和车辆,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挨家挨户走访排查、运送物资。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抱怨,谷旭升很是烦恼。但通过和并肩作战的党员前辈们交流后,谷旭升对“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姿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用更加耐心和包容的态度和居民沟通,工作也开展得越来越顺利,而他也得到了社区邻里的一致好评。
宣传“花椒”学子坚守防疫一线优秀典型,树立榜样的力量;推出29项“特殊寒假作业”,吸引全校8000余名学生参与;积极配合《集思广“疫”花椒说》的宣传活动,刊发学生精品时评50余篇,专栏浏览量达2万余人次……除了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任劳任怨,身为学生干部兼宣传骨干的谷旭升也不忘在自己的岗位上“云”战斗。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有爱国精神,努力向榜样看齐;好好学习,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共克时艰;要诚信待人,用宽阔的胸怀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谷旭升说。
同样是寒假返乡的艺术学院18级音乐学专业学生陈珂,本打算利用假期时间到艺考培训学校为面临人生第一次选择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但是突发的疫情使得这项计划不得不被取消。在举国抗疫期间,陈珂被逆行“战士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当得知家乡宣传部招募志愿者录制“战”疫歌曲MV后,陈珂立刻报名参加。
虽然陈珂已经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但疫情期间歌词的创作过程却并不容易,由于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陈珂只能先通过手机录音,再后期混缩。经过日夜不息的奋斗,陈珂最终创作并录制战“疫”歌曲十三首,并参与吉首市文艺综合期刊《万溶江》(战“疫”特刊)的组稿编辑工作,他的战“疫”歌曲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陈珂通过网络直播开展音乐艺术培训。
“危难时刻吹响号角,年夜饭没吃你就来到。隔山隔水不隔爱,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一首《有你真好》,歌颂着抗疫一线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用音乐述说,总能唤起人们心中的真挚深情。作为一名词作者,陈珂从未止步,他利用网络直播,向广大网络文艺爱好者,特别是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病友们开展音乐艺术培训,以亲身经验从八个方面系统而详细地讲述了歌词的创作原理,并分享自己创作时的点滴故事。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就获得了近千人的观看量和过万点击量,此举也获得了各省市领导和知名教师的认可与支持。他还将自己创作的200册歌曲集无偿捐赠给了培训学校,用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党爱国,志存高远,修身正己,务实担当”是陈珂心中对于新时代青年的理解,这十六个字也被奉为他人生的标尺,时时警醒自己,让他的成长道路不会迷茫,青春力量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青春的旗帜在创新的道路上翻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梁启超有言:“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肩负着民族未来,势必孕育出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为科技创新带来勃勃生机。
人文学院的米钰洁团队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比赛结束后,米钰洁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准备新一届的创青春大赛。意料之外的长假并没有使她懈怠,疫情的凶猛也没有扑灭她创新创业的热情。

米钰洁团队。
大年初六,米钰洁的团队就全面开工。每天排版、推送、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让,米钰洁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她的团队运营的公众号——知产童蒙,也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一个月后粉丝破百,到现在开始承办省级比赛宣传,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为了撰写商业计划书,他们常常开会到深夜,近4个小时的会议,没有一个人抱怨,看到文稿质量一点一点地提升,团队的每个人都甘之如饴。
“宁静以致远”,听到比赛可能会因为疫情取消,米钰洁并不着急:“我们的项目不是为了比赛才开始的,想出这个点子也是真的想踏踏实实做一些公益,回馈社会,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假期以来,她的团队战绩颇丰,筹办了两个省级比赛,为世界知识产权日设计公益动画脚本等等。
“不求突然爆发,只求用大学生的‘专业’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米钰洁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当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有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态度,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勇气,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毅力,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怀科研报国之初心,为民族复兴圆梦添砖加瓦!”
青春心向党 出彩新时代
当党的光辉照进青春的征程,前行的道路星河璀璨。青春心向党,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14年,程桔做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她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大市村,“从一名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村支书”。
“修建新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并拓宽道路到10米,发展乡村旅游。”这三个目标是程桔担任村支书前给村民们的承诺,几年间,她逐步实现自己的承诺。通过“村集体+贫困户”“发展大户+贫困户”“贫困户+贫困户”三种脱贫模式,程桔带领大市村走上了一条“支部带头人+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治理”的“1+4”致富路,率先在全县脱贫出列。她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用实力证明了“这个女娃不简单”。
“要有担当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管在哪个行业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踏实勤奋,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这个特殊的五四青年节,程桔寄语学弟学妹们。
这个寒假虽然漫长,但“花椒”青年们向学的心却永不停歇。校学生会学术实践部举办的青年大讲堂迎来了一位满是诗书才情的学长,他便是2019年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之一——电气学院16级学生周步伟。虽然已经保研至清华大学,但周步伟并没有在疫情的假期中放松,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青春使命,热心宣扬积极正能量,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粗缯大布裹生涯,满腹诗书气自华。”从小饱览国家历史的影视资料和书籍,使得爱国主义精神早早在他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疫情暴发后,周步伟感时伤怀,放下书本,拾起笔墨,用诗歌来书写自己的拳拳爱国之情——“墨笔书香待阅中,心如止水力无穷。直将五岳横八岭,斩断瘟君何处凶。”
给师生宣传防疫知识、与学生沟通缓解心理压力、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除了青年学生,我校青年教师也在这个独特的假期中始终以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就是要努力聚焦‘立德树人’,即是‘树人’,更是‘树己’”,刚刚被评为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的刘一南说。
“只要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只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月4日,校党委书记万明以《青年人——奋发有为》为题,为全校青年团员讲授了作为青年人应该如何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动力。“花椒”学子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传承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以各种形式诠释着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使五四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