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汤哲声教授做客第122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金庸小说”的精彩讲座。讲座中汤教授以独特的视角、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师生们阐述了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金庸小说。汤教授以金庸多部经典小说为例,讲述了金庸武侠小说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对金庸小说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味。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一般的武侠小说不同。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情节曲折、变幻无穷,更是将民族文学特色与西方文学精华、古典文学传统和当代文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汤教授从武侠小说的五要素,即武、侠、情、奇、艺来讲解金庸的小说。
谈及金庸小说的“武”,汤教授说,金庸小说一方面重视武功的招式套路,这些来自中国传统武术,如螳螂拳等;另一方面还重视武功的境界,武功与人生是金庸小说一大特点,对武功的描述常常和主人公个人的经历融会在一起,如杨过的“黯然消魂掌”。心情与武功的结合,武功和人性、人情的结合,金庸把武功提到了一个高度。
金庸小说通过中国正统文化的三大家“儒、道、佛 ”来对“侠”进行了诠释。《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是“儒侠”,他为国为民。而他从“庖丁解牛”中悟出了一套武功,也体现了儒学思想。《神雕侠侣》中杨过是“道侠”的代表,他至情至性,对小龙女痴情万分。《天龙八部》则深深体现了佛家思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皆有应。佛家思想看重的是一种机缘,有些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你不要也得要。
汤教授认为,《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说的转折,作品中开始对侠义精神进行了怀疑和批判,而《鹿鼎记》里脱掉了“侠”的概念。《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小人物,来自草根阶层,但讲义气。这部作品中反映了一个文化圈的问题,高贵文化和草根文化、朝廷文化和庙堂文化,实际上处在一个文化圈内,其文化特性是一致的。
任何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都是一部优秀的言情小说。金庸小说中有悲喜交加的爱情,《飞狐外传》中马春花的悲剧式的爱情结局、《笑傲江湖》中岳灵姗、林平之的爱情。金庸作品中描述的那种说不清的感情更能震撼人心。《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小龙女至情至性的爱,郭芙那种隐在心里、自己却不知道的爱,这些都打动人心。
武侠小说是模式化小说,但模式化小说也有自己的魅力。武侠小说有五大模式,即复仇、情变、夺宝、争霸、行侠,金庸的小说也不例外。金庸的模式化小说中,体现了人的中心作用,人是小说的灵魂,他把武侠小说提高到了一个境界。
金庸小说中有雅有俗。小说中琴棋书画都可以变成武功,《白马笑西风》中有唐诗剑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是雅。作品中对世俗文化的描写主要体现在“食”上。《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一道“玉笛谁家听落梅”,还有“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等,“食”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汤教授精彩的讲座激发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向汤教授提问,汤教授一一做出了解答。

摄影记者:林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