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建设创新型国家 赵刚博士讲述“地缘科技学”

作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06-11-20  浏览: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中华民族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世界各国都将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作为一项重要国策的时候,面对着中国社会创新型人才缺乏,创新意识淡漠这一现象,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11月18日晚七点,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赵刚博士做客第140期“孔目湖讲坛”,给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地缘科技学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精彩讲座。赵博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他眼中的“地缘科学”与“创新型国家”,使同学们对这一高度术语化的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 地缘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德国提出的,而后发展成为“地缘政治学”。美国学者基于国家竞争力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地缘经济学”这一概念,现如今科学技术在提高国家竞争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已经越来越突出,因此赵博士率先提出了“地缘科技学”的概念。
  赵教授认为科学是有国界的,因为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而科学又是以科学家为载体的。因此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国家地缘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只有选择自主创新才能形成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科学与技术,从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立。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创新型国家”,主要从这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研发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发明专利在世界总发明中的地位,有多少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外技术的依存度等方面加以衡量。中国现在还没有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离这一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汽车、计算机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主要依赖于国外的相关技术支持。赵博士认为这一现状的形成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太强调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同步提高密切相关。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形成一整套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国家创新型体系,需要发展以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型体系,需要建成和完善连接企业与学者之间的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使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相结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引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还应当重点去消化和吸收。
  赵博士认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当转变思路,立足于中国自己的创新,用新的理论、新的视觉去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讲座中赵博士对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同时阐述了自己对于当今社会上有关创新型国家建立的相关个案的理解,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

                          摄影记者:詹前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