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不断变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美、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关注的焦点。4月11日晚,校俱乐部座无虚席,第150期“孔目湖讲坛”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他就是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先生。吴院长以他丰富的外交经历、独特的视角,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精彩讲座。同学们在沉浸讲座的同时,也感受着吴院长儒雅的个人魅力。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安哥主持了讲座。


时代的变化是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
谈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吴院长说,时代的变化是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时代变化牵动国际形势的全局,在各方面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时代的主题已从过去的战争与革命的主题转变成现在的和平与发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时代变化呢?
吴院长认为有五大因素。第一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惨痛教训,死亡l亿人,那时全世界不到20亿人。第二是核武器的出现。吴院长认为,自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现在,62年期间没发生世界大战,其中就有核武器的限制力作用,究其原因,战争是掠夺对方的领土和资源,而不是同归于尽。第三是全球化。全球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国际间相互依存度增加,这也是对战争的一种制约。第四是西方世界的深度改良。第五就是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南北的差距加大。

建设和谐世界是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中国在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这四大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吴院长这样评价去年的中国外交。演讲中,吴大使提到了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他说,参加论坛的很多是政府的首脑,这说明中国的外交影响在扩大,他表示,“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一股时代的潮流,这也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词。
吴院长说,时代的转变,中国的外交思路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1984年邓小平在讲话中就主张,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着眼新问题,使用新方法。这样,他提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的办法:一国两制。在同一篇讲话中,又提出了解决南海问题的新思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充分考虑了国际形势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大发言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吴院长表示,这个理念提得很及时,也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建设和谐世界也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思想。
讲座中,吴院长也对中美、中日关系以及伊拉克战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学们对吴院长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吴院长认真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摄影:林重先 詹前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