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江西日报]“春蕾妈妈”情暖童心

作者:  来源:大江网    时间:2007-05-15  浏览:1

    

        华东交大学生“春蕾妈妈”田烨用手语诠释“感恩的心”让全场感动。

  5月13日,德安县新广场。一块淡黄色背景板引人注目,上面书写着“温暖民生 共建和谐——2007江报新闻行动·春蕾妈妈情暖童心”,“情暖童心”几个字,被别出心裁地设计成跳跃的花朵。

  这一天,是母亲节。江西日报、省妇联、华东交通大学、德安县委宣传部、县妇联携手,让特殊的母亲群体——“春蕾妈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母亲节。华东交通大学40多名志愿者,利用“五一”长假专门编排了一台以爱的关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节目,他们与“春蕾妈妈”、“春蕾女童”一起精彩演绎。

  爱在这里相逢。2006年,本报与省妇联共同开展“寻找‘春蕾妈妈’”活动,以结对认亲的形式帮助那些失去双亲的孤儿、单亲家庭以及偏远地区的贫困女童。如今,1000多位“春蕾妈妈”犹如一支支默默燃烧的红烛,用深情温暖童心。这次活动,让“春蕾母女”们相逢。

  爱在这里拓展。相对于帮助失学女童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春蕾妈妈”们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爱。今天,我们在“春蕾女童”江亚玲身上看到这份关爱已经生根、发芽。

  节目刚开始,“春蕾妈妈”孟冬艳的亲生女儿李孟媛和结对的“春蕾女童”江亚玲,就手牵着手主动找到主持人,要求合唱一首《隐形的翅膀》。没有音乐伴奏、没有演出服装,纯净的童音在阳光下回荡:“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唱着唱着,江亚玲的泪水流了下来……问她为什么哭?亚玲哽咽着说:“因为感动。”台下的“春蕾母女”们自发地上台送花,与她们热情拥抱。

  爱在这里延续。这一天,又有15名“春蕾女童”与“春蕾妈妈”结对认亲。德安县妇联的同志告诉记者,挑选这15位“春蕾妈妈”,她们费尽心机,因为前来要求当“春蕾妈妈”的人太多了,远远超出她们的想象,最后不得不请求这些热心人下次再结对。

  此时,“2007江报新闻行动”成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呈献爱心,传递温暖,构建和谐。


                  孩子渴盼心灵“鸡汤” 

    “你最想要‘春蕾妈妈’送你一件什么礼物?”在活动现场,记者特别想知道“春蕾女童”内心真正的渴求。

  “想要妈妈亲我一下。”13岁的“春蕾女童”周厚玉,5岁失去母亲,她曾无数次地梦到妈妈含泪的吻。现在,德安县计生委的同志集体成为周厚玉的“春蕾妈妈”。相信在未来日子里,她们的爱心与真情,会让周厚玉找回母亲甜蜜的亲吻。

  “想要几本课外书。”德安县车桥镇白水桥五年级学生胡功秀腼腆地告诉记者。因为家庭贫困,一本翻烂了的作文书,是她最好的精神食粮。所以,她特别渴望有几本课外书和外语辅导书。与胡功秀结对的“春蕾妈妈”周柳萍当天为她买了新裙子、新书包,听到了“女儿”的愿望,活动一结束,周柳萍就带着孩子去买书了。

  “想跟妈妈痛痛快快地玩一次。”这是8岁“春蕾女童”刘晓玉的心愿。父亲因烧伤双目失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负担全部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根本没有时间和她玩。对刘晓玉来说,和妈妈一起上山砍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好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当天活动中,母女互动的“吹气球”游戏让孩子们格外兴奋,孩子拿着气球,“春蕾妈妈”来吹,只有配合默契,才能吹出最大的气球。设计这个游戏的华东交通大学同学告诉记者,这个亲子游戏,能让原本陌生的“春蕾母女”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亲近起来。

  给孩子更多相处的时间,给孩子更多亲情与温暖,让她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就是送给“春蕾女童”的最好礼物。

               各方评

  徐朝亮(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感谢慷慨无私的“春蕾妈妈”,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让更多的孩子拥有爱的阳光、家的温暖!更希望“春蕾女童”珍惜这份爱,不要辜负关心和爱护你们的“春蕾妈妈”,勤奋学习,快乐成长。

  李冬生(德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西日报的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对我县今后开展“春蕾妈妈”活动的一次升华与强有力促进。

  李丽华(本报爱心大使“春蕾妈妈”):“春蕾妈妈”在我的字典里,与有着血缘关系的母爱亲情不同,对“春蕾妈妈”而言,仅有爱还不够,还需要毅力、恒心和耐心,这种母爱博大宽广,还散发着理性的光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