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江西日报]大学第一课:学会感恩

作者:  来源:大江网    时间:2007-09-18  浏览:1
  走进盼望已久的大学校园,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新生的第一堂课既非专业课,也非公共课,而是一堂心理沙龙课。

  9月13日晚7时,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202室里挤满了学生,同来上课的还有许多陪同新生前来报到的家长。当晚的“嘉宾”是新生陈敬武及其父亲陈绪开。

  陈绪开来自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以务农为生,上要赡养年迈的母亲,下要供孩子读书,家庭经济拮据。面对台下300多名听众,陈绪开用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讲述着供孩子上学的艰辛:为了筹集学费,酷暑天他扛了20天的木头;别人每天来回8次,他要走上11次;家里大半年不敢买半两肉,一分一角都要攒下来给孩子做学费。陈绪开说:“我没能读大学,压弯腰也要让孩子读大学。”

  首次面对这样的“大场面”,腼腆的陈敬武有些紧张。贫困让这个孩子自小懂事,他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回报父爱。从小学到高中,他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墙;父母给的有限的生活费,他每月还有剩余。主持人让陈敬武回忆一件最让他感动的事,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回忆与父亲无关,他说有一次上课他鼻子流血不止,数学老师陪他上医院,还替他付了医药费。在陈敬武的眼里,感恩的心,不只是对如山的父爱,还要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陈绪开、陈敬武父子的话不时被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新生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的感受。来自都昌县的罗桂林也有着和陈敬武一样的家庭背景。读高中的每个假期,他都会帮村里孩子辅导功课,这个暑假,他帮邻居做了10天小工,分文未收。他说,贫困给予我的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村里人都曾帮助过我的家庭,帮助过我,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感激他们。来自上饶的张建华与大家回忆起他高考后随父母在上海打工的经历,个中的艰辛让他更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一位来自城市的新生则深有感触,他说以前觉得父母给他的都是天经地义的,体会不到父母的付出和爱。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朝亮说,新时期需要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这种互动的沙龙形式,让新生及其家长上台讲述经历,再辅之以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能够引起广泛共鸣,达到很好的沟通、交流效果,是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无法企及的。

  (江西日报2007年9月18日B01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