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由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助学贷款中心、土建学院团总支主办,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协会承办的以“心灵阳光下,我们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心理沙龙在图书馆202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徐朝亮、学工处副处长杨东明、土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昌林、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及新华社江西分社摄影部主任宋振平、《江西日报》特稿部记者刘勇等出席了此次活动。很多大一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了大学生涯中的首次集体活动。

心理沙龙活动现场。
沙龙邀请了土建学院07级新生陈敬武和他的父亲做嘉宾。这位来自湖北省阳新县的学生品学兼优,高中阶段连年获得学校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这次更以585分的高分考入我校。敬武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家中就靠父亲种地、做零工、姐姐打工获取微薄的收入。敬武的哥哥正在重庆大学上大三,两位弟妹也就读于当地中学,随着敬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原本清贫的家庭要同时供应四位学生读书,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可是,敬武的父亲很坚定地说:“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我是75年的高中生,当时没考上大学,心里留下遗憾,现在孩子们争气,一定要让他们读书,将来有所成就。”为了凑齐孩子的学费,8月份,在灼人的烈日下,敬武的父亲去村里背树,往返三公里的路程,别人一天背7回,他坚持背11回, 20天赚到了1000元。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和勤劳为孩子默默的付出。

陈敬武(右二)和家长(右三)在沙龙上与师生互动交流。
而对于父亲的爱,敬武满心感激,他缓缓地说:“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东奔西跑借学费、送我来学校、将好吃的饭菜留给我……”不善表达的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这时,主持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细节:12日报到时,敬武接到班级辅导员送来的一杯水,他没有喝,而是转身递给了父亲。很自然的举动,没有任何话语,自然流露出了他对父亲的那份感情,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谈到交大,敬武说他很喜欢这里优雅的环境,老师、同学都很亲切,刚进校就在迎新点得到了他们的细致关怀和帮助。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敬武说:“我一定会扎实学好专业课程,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与校领导对话环节,校党委副书记徐朝亮说,“对于像敬武这样家庭贫困的学生,学校会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要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学校会尽力为他们申请各类贷款或助学金。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不菲的奖学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土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昌林则鼓励在场新生说:“只要品学兼优,我们一定会保障任何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工处副处长杨东明还简单介绍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获取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观众互动中,土建学院07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张建华等同学分别表述了自己对于“贫困”的认识,不同的话语表达出相同的意思:贫困并不代表精神的匮乏,只要努力,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活动在全场师生和家长齐声合唱的《明天会更好》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