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2001年9月,从那一年开始,我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了有序、规范的发展阶段。到2003年,这项工作已得到了社会传媒的广泛关注,2004年湖北省派出六所部属高校专家前来我校考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做法,2005年心理咨询中心荣获全省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授于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2007年10月被省人事厅、教育厅等部门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七年来,我校推出“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为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校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倾力打造精英化学生社团,建立了三级学生工作体系,由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协会、各学生会心理发展部及班级心理保建三支学生队伍活跃在学生之中,为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积极探索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方面,我们进行活动创新,形式创新,从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到校园心理剧大赛,从心理沙龙到团体辅导,每一个活动都受到学生的广泛参与,每一种形式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几年来,有新华社、江西日报等媒体近400次走进华东交大,走进心理咨询中心。
今年十月,教育厅做出决定,全省辅导员培训工作依托华东交大举办,充分利用华东交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第一期已经结束,第二、第三期即将在我校举办。这充分说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及上层领导的高度认可。
我们用不着“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上,我们敢说达到了领先的水平;我们也用不着就此“曲终收拨当心画”,从此再无下文,不思如何才能够保持住领先的水平。好在我们现在可喜地看到,我校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舒曼老师正努力着,又一本名为《关于心灵成长的65个咨询故事》专著已经问世,这是他的第三本专著。
《江南都市报》副总编吴志刚先生对此书这样评价:“愿这盏不灭的心灯,照亮世间忙碌的人。”
经常有外校人员不远千里,到我校来寻求心灵的救助。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舒曼在想,我们交大的学生是幸福的,不仅可以享受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随时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心理咨询活动,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率先品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心灵营养。
“哪些人需要心理医生?”在舒曼看来,人人都需要心理医生,更需要心灵关爱。当今社会中,心理咨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隐性的需求,而是现实的需要。心理咨询早已不仅仅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对心理障碍者的治疗,而更是一种将对人们的心理成长与发展过程产生显著作用的关爱手段。
书中,舒曼并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心理学理论或流派,而是引用了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将心理学融入普通生活,在通俗地再现来访者亲身经历的同时,详尽的阐述了心理症状的各个方面及需要掌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凭借这种个案再现的形式,作者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和常识变成了简单平实的文字,帮助我们了解心理的机理,洞察内心的想法。它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照亮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作家秦牧说:“优秀的书籍像一位智慧的长者,搀扶着读者一步步向前走,并逐渐读懂了世界。”此书就如这样的一位长者,将智慧播撒给每一个捧着它的人。
舒曼长期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在《江南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主持过许多专栏,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做还包含了一个更为深刻意义,既然心理问题普及人间,那么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也应人人掌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关心和尊重人性本身。既然如此,大学对于社会的贡献不仅在于培养了有知识的人才,还在于他不断地产生了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文化,关心人的本性,也包括尊重存在“问题”的人,这种理念在交大产生,如今正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