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从“嫦娥奔月”到中国探月工程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07-12-24  浏览:1

  “嫦娥奔月”,它曾经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凄美而又令人遐想;它曾经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美国完成“阿波罗登月”壮举,正如阿姆斯特朗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大步。”从此,人类打破神话,开始探索太空的奥妙与神奇。近年来,世界各国又重新掀起探月热潮,中国又是如何去迎接太空探索的挑战呢?

  12月21日晚7:00,上海天文博物馆馆长林清先生做客第173期孔目湖讲坛,做了题为《梦想与光荣——从嫦娥奔月到深空探测》的讲座。林清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和生动的多媒体画面,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高科技盛宴。

  继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第一个航天员上天,2007年11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

  诗歌神话传说 多角度认识月球

  提起月球(月亮),人们常常会想起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文人墨客赋予月球(月亮)多种别称,如冰壶、玉镜、蟾蜍、婵娟、月轮等,寄托丰富的情感与希望。关于月球(月亮)的民间神话传说很多,比如“嫦娥奔月”、“蟾蜍捣药”、“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自人类一系列探月计划的成功实施,人类开始真正地认识月球。林先生主要从月球的表面、月球的运动、月球的结构和活性、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月球环形山的类型五个方面诠释了真正的月球。月球上没有水和大气,没有磁场和弱重力场,月球的地质构造稳定,有丰富的氦3和其它的矿产资源。月球距离地球38.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的直径的1/4,表面积相当于4个中国版图,质量是地球的1/81。月球是不活动的星体,有人形象比喻,“月球现在什么也不做,唯一的就是挨‘砸’”。

  月球揭秘一波三折 人类探月再掀热潮

  第一次月球揭秘的高潮问鼎于美苏争霸,一开始苏联的探月技术遥遥领先,自从美国总统肯迪尼成功提出登月计划后,美国开始赶超苏联。1969年,美国完成了阿波罗登月壮举,彻底地超越了苏联。“阿波罗”11、12、14、15、16、17号先后6次载人登月成功,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表面。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完成无人自动取样返回,宣告第一次探月高潮的结束。

  1989年,美国布什总统提出“又快、又好、又省”的重返月球设想,重新掀起了探月的热潮。美国先后发射了“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获得了大量的月球信息,大胆设想月球南北两极可能存在水,可惜至今未得到证实。欧洲也发射了“智慧一号”探测仪,获得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全球将展开新一轮的太空探索,各国都相继地提出了自己的太空计划:美国于2004年宣布“新的太空计划”;俄罗斯启动“全月球探测计划”;欧空局建立“曙光计划”;印度、日本、英国、法国等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以谋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应对太空挑战  中国规划探月蓝图

  探月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科学角度来说,月球还有许多的奥秘值得人类去探索,因为探求未知是人类的使命,月球是天然的空间站、实验室和天文台;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说,将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探月同时也体现出一国的综合国力。

  中国积极应对挑战,立足现有的探月成果,结合本国的国情,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其中包括“大三步走”和“小三步走”。“大三步走”是指“探”、“登”、“驻”,“小三步走”是指“绕”、“落”、“回”。“小三步走”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探月技术的成熟。2004年2月,中国成功通过了“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开始了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嫦娥1号”绕月探测成功 中国进入“月球俱乐部”

  “嫦娥1号”绕月探测成功,只是跨出了绕月探测的一小步。“嫦娥1号”绕月探测担负着四大工程目标: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的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嫦娥1号”将完成四大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分布特点;全面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林先生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嫦娥1号”绕月探测器的发射过程,分享了其中的高科技。2007年11月26日,第一幅月相图完美亮相,标志着嫦娥探月取得圆满成功。温家宝总理亲自为第一幅月图揭幕并向探月功臣致谢。为此,中国成为第五个进入“月球俱乐部”的国家。

   开展深空探测 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尘埃物质组成。人类先后通过飞越、环绕等探测形式访问了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及卫星、土星及卫星,甚至外太阳系天体,06年首次探测冥王星,获取了大量丰富而又宝贵的深空探测资料。

  深空探测的目标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永恒主题,更是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竞争的焦点。深空探测也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在继续深化探月工程(二期、三期)的同时,也在积极策划前往比月球更远的深空天体。

                           (摄影/詹前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