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从经费上大力支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学校从1995年起每年设有专项经费资助教学研究,从2006年起对省部级有经费资助的教改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按50%的比例提供配套经费;对省部级自筹及学校立项的教改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学校也提供一定的资助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二、立项课题的总体数量多
我校获省部级以上立项的教改课题每年都保持在50项以上,学校立项的校级课题数量逐年增加。2004—2007年,学校申报的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的有2项,获得省部级立项的有279项,校级教改课题共立项124项。
三、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明显
2003年张安哥教授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1月通过国家鉴定)。通过研究和实践,学校已经建立了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在保证和监控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两课”教学改革试点,从2004级学生开始实行《公共体育》等课程教学改革、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学校出台的许多有关教学改革政策、制度,都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04年我校是全国首批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2007年又成为全国第二批34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院校之一。
四、课题的结题方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我校于2003年下半年在全省高校率先采用教改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会议集中结题的方式,会议结题不但得到省教育厅教改课题主管部门和课题主持人的充分肯定,对其他高校的课题结题也是一个有益启示。 目前,省级教改和教育规划课题的会议结题方式已经在全省高校中得到推广。这种方式能够克服分散结题存在的费时费力、缺乏有力监督等诸多弊端。几年实践证明,会议结题能有效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并利于沟通、积极促进教改成果的具体应用。
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我校教学研究层次不高,表现为国家级课题较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还未取得;极个别课题主持人不能端正研究态度,重立项轻结题,完不成预定研究目标;个别课题的研究目标超过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条件,这就限制了研究目标的实现。这些不足都需要在课题管理工作中加以提高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