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3月23日上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志愿实践部的青年志愿者再次走进西湖区广润门街道下塘塍上社区。在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熊建华的安排下,新的一代“社区义工队”又在此忙活起来:打扫庭院卫生、清理垃圾广告、给贫困家庭孩子补课、陪孤寡老人谈心……这是一支充满年轻活力的队伍,挥洒着每个土建学子的青春激情;这是一支坚持不懈的队伍,它起始于05年之春已走过4个寒暑;这也是一支承前启后的队伍,因为新的志愿者又渗入其中,土建学子将爱心之棒永远传递下去。
“转眼就过了4年,这帮孩子给我带来不少快乐,他们真是好。”今年93岁的辜金平老人这样说道。自2005年初,在当时土建学院志愿实践部的组织下,百名土建学子就前往在下塘塍上社区组建了这支“社区义工队”。在端午佳节之时,更送去粽子与这里的老人孩子共渡良宵。此后的两年,帮助贫困子女,走访独居老人,清理花坛、空中、广告垃圾……凡是力所能及之事,志愿者们都毫不犹豫,尽其所能。每逢周末,更有志愿者自发前来,为老人唱歌、讲故事,与老人家们积淀了深厚的感情。到了今年,2008年,爱心棒传到了第4任接任者周云凯同学带领的队伍手上。他们更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于社区里的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功课上的难题,直至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
邓琴、邓超两姐弟就是如此。他们的父亲下岗在家,母亲又离家出走,日子过得很艰难。当土建志愿者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立即与他们俩结了对子。不仅给他们补习功课,更是经常给他们送一些课外读物和辅导资料。“阿姨,哥哥教得真好,教给我们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太佩服哥哥了,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邓琴是这样对社区熊主任说的。
下塘塍上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板壁房、危房较多的老城区,常住户有1825户,常住人口6069人,人员成份复杂,文化层次不齐。下塘塍上社区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拓宽思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增强为居民服务的路子。
2005年年初,下塘塍上社区主动与土建学院青年志愿者联系,成立了一支由社区居民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社区义工队”,开展便民、为民服务,定期开展学雷锋、法律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咨询等公益性活动,结成帮扶对子,达成帮扶协议。
2005年3月11日,社区与青年志愿者开展了达成结对帮扶后的第一个活动“为社区居民畅通安全通道”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2005年10月2日,为迎接国家对南昌市“创卫”国检验收,下塘塍上社区联系青年志愿者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对船山路512号至538号、下塘33号、41号、11号、孺子路407号、马家园29号共20个单元对消防栓盒、电表箱、报箱、奶箱等进行了打扫和清理杂物。同时,还做好了“六小”和除“四害”的迎检准备。在劳动中大家不怕脏,不怕累,经过7天的劳动整治,共清理杂物1大卡车,使长年比较脏、乱的角落得到了清理,消除了消防隐患,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居民看后感激的说:“现在的大学生真是好样的,过节都不休息,你们的精神可佳呀!”
2006年4月15日,星期六下午,本来是学生们休息的日子,但土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却放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来到下塘塍上社区开展为居民服务活动。21位青年志愿者手举志愿者旗帜走进社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清理楼道杂物和粉刷广告垃圾。
下塘87号共有7个单元,是一个比较顽固的地方,虽然清理过多次,居民总是改不了乱堆乱放的习惯,这些天之骄子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的手提涂料桶粉刷广告垃圾,有的拿着扫把对7个单元楼道进行全面清扫,有的清理楼道杂物。特别是清理楼道杂物组的志愿者们更是辛苦,他们爬上八楼对7个单元楼道的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并拆除了一个阁楼,共清理垃圾5车。
经过近2小时的劳动,志愿者们累了、身上脏了,但他们毫无怨言,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干净的楼道。社区居民感激地说:“这些志愿者真不错,身为大学生,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外能吃苦耐劳,为社区带来了文明之风,真是好样的。”
2006年5月31日,土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在学工办崔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了下塘塍上社区,和社区的老人共度端午节。
志愿者们给抗美援朝负伤军人彭洪峰,老寿星万小玉等孤寡老人,送去了粽子、茶叶蛋、香蕉及夏季防暑驱蚊等物品,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清理院内杂物。志愿者文艺小分队还现场为老人们表演了他们喜爱的歌曲,在欢声笑语中老人们共度了一个欢乐、祥和、温馨的端午节。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老人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同时也使广大团员青年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洗礼。
2007年4月22日,土建学院05环境工程(2)班以及土建学院志愿实践开展了以“做文明使者,树校园新风”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带着满腔激情,志愿者们再一次走进了位于西湖区广润门街道下塘塍上社区。
走进“空巢老人”
到了下塘塍上社区之后,社区责任人熊阿姨热情地接待了志愿者们,并介绍了下塘塍上社区的总体情况。在熊阿姨的言语中,同学们了解到,在这个社区中
有近15名的“空巢老人”,他们平日无人照料,生活起居基本都是靠自己。年轻的68岁,年老的已达92岁高龄。他们有的丧偶,有的丧夫,多数子女都不在身边。于是,走进空巢老人,成了此次志愿服务的第一站。
在熊阿姨的精心安排下,同学们走进了万塘女、杨吉安等四位老人的家中。在老人的家里,男生热心的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擦洗玻璃,女生则陪老人谈心,为他们解闷。在得知老人们有严重的风湿,每当下雨阴天双腿都会酸痛之后,女生主动蹲下去为老人按摩双腿。在做完一系列的打扫工作之后,已经到了中午十一点了,有男生自告奋勇地为老人做起了饭菜,老人十分开心,屋子里一片温馨的气氛。
教书育人 快乐你我
熊阿姨告诉志愿者们,在这个社区有很多学生,父母平时都没有时间和能力为他们辅导功课。面对孩子们的一些问题他们也无力负担补课的费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志愿者们按照各自的长处,分为几组,分别为孩子们辅导英语、地理和数理化。开始孩子们还有一些羞涩,气氛有些尴尬,志愿者们就和孩子们聊起了一些平时感兴趣的问题,就这样,距离感一下就没有啦!
之后志愿者们还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一一传授给他们,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提出了意见。说说笑笑中,孩子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他们期盼着志愿者的再次到来。社区里的学生和家长对这一举动表示十分赞赏,希望以后能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雨中清扫街道
由于这是个老社区,社区的卫生状况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熊阿姨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为社区人民清扫街道。
在清扫街道的过程中,雨渐渐下起,但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仅为社区清除了顶棚的垃圾,还清扫了社区的街道。尽管大家都淋湿了,但却用行动为社区人民带来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本活动加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进了一点绵薄之力。
社区的居民都对志愿者的活动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希望我们将这样的活动进行到底!
整整4年的光阴,整整8个寒暑,整整1460个日夜……从没有松懈,从没有抱怨,更不会放弃,我们土建4届千名志愿者,将永远传递着这爱心之棒。用我们这数千关爱赤诚之心,架起一座学生与市民间的温情之桥!
4年来土建学院在塍上社区先后开展了百余次活动,有近千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到活动中来。青年志愿者给下塘塍上社区带来了文明风,他们会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