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化名)是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学院08级新生。9月3号晚,来学院报道的小江在填写新生入学籍贯时写下的“四川省绵阳市”立刻受到迎新志愿者的关注。由于工作需要,笔者上前询问陪同他一起来校的母亲,了解到他们生活在绵阳市山台县,是这次5•12地震的重灾区。
经过深入交谈,笔者了解到,毕业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小江自幼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在其他同学享受着灿烂年华的时候,他却经历着刻骨铭心的挫折。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磨砺才使他变得更坚强,更懂事。过早地尝到了生活艰辛的他,一直很体谅母亲的不易,从小学习成绩就格外出众。小江的母亲说,有一次她在收拾儿子小学时的课本时,翻出一大摞奖状,竟然有整整32张一大摞!“三好生”、“优秀生”…每一张奖状都是他理解和回报母亲的一种方式。
小学毕业时小江在3000多名考生中以前40名的成绩被当地最好的中学——山台中学,作为“特优生”录取。中考时又在5000多名考生中位居第38名。由于成绩突出,学校免去了小江从初中到高中的一切费用。高中时,校长专门给他100元作为成绩优异的奖励。懂事的小江给母亲买了一只玉镯,直到现在母亲还每天带着,小江的母亲摸着手上的玉镯说:“这是任何钱财都买不到的,是无价之宝。”言语满是欣慰与自豪。
小江的母亲告诉笔者,小江一直是个自立、自强的人,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他也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一样,所以他不想宣扬自己,也从不对别人讲自己的事。“他是一个用行动说话的人。”母亲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他从不对别人说自己将来要怎么样,有什么设想,他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用真实的成绩给母亲以慰藉。在同学眼中,小江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但只有母亲知道,在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5月12号,8.0级的特大地震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四川。绵阳地区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多处房屋建筑倒塌,不少人员受到重伤。小江和母亲虽死里逃生,可他们的家也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房子平了,财产没了,正在面临高考的小江和他的同学们不得不暂时停止学习。好像天真的塌了,一切美好的愿望顷刻间变得那么渺茫…
小江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她一直教导小江要做个坚强、独立的人。她告诉儿子,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有被人尊重的资本。只要自己自立、自强,别人就没法鄙视你。这也是母亲做人的根本。面对命运的再次打击,这位坚强的母亲又一次为儿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她得知汶川的灾情更加严重时,她放弃了陪在正在准备高考的儿子身边,收拾行囊,奔赴汶川成了一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
在黄土客运站,小江的母亲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组建起了“黄土帐篷学校”,该学校后来成为重灾区中最大的一个没有依靠国家救济而建起的小学,拥有1到6年级共300多名学龄儿童,而她也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一位专业老师。在那里,她白天教课,晚上走访灾民,为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小江的母亲被绵阳市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谈起这次重大的灾难,小江的母亲说,作为灾民他们很感谢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对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强,不能在挫折面前倒下来,而他们也深深地体会到: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活着真好!
也许是母亲的坚强感染着小江,地震后,他又专心投入到学习中,迎战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小小男子汉没有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压倒。“执着”的小江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傲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录取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是一个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用专业,学好它,就能为社会做一些有用的实事”他满意地说。当提到学校及学院的一些优惠政策时,小江和他母亲都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学院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关照,仿佛这个夏天的阳光,让他们对未来光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