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古稀老人畅谈文学创作经历,启迪人生之哲思与理性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08-09-27  浏览:1

  崇高的文学艺术素材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关于人性、情感、宗教情怀的真实写照。作家们在从事文学与艺术追求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与人生的感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的作家为了自己的文学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自己的文学与艺术。同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使他们收获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9月26日晚7:30,中国纪实文学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人》杂志社主编郭晨先生做客第192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文学艺术与人生感悟”的精彩讲座。郭晨先生以朴实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文学创作生涯以及人生感悟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给听众们带来了一场哲思盛宴。

  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文学创作道路

  郭晨先生选择文学创作道路,而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源于自己对于文学艺术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郭晨说,每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生兴趣走向的一种必然,并且兴趣会渗透在人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不要刻意去追寻,顺其自然即可。对于郭先生来说,迈出的三步人生创作道路是非常关键的。真正喜欢上文学并且立志成为著名的作家是源于小学三、四年级的一篇周记,因为内容的独特性,这篇周记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并发表,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对于文学的兴趣。成功并不是那么简单,成功是需要勇气和坚持的,需要点滴的积累。郭晨先生在上中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钻研文学,并且经常向报刊投稿,多次被退稿,但是并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处女作小说——《鸡》终于问世,该作品完全是源于自己对于外祖母的真实感情。大学期间,又开始尝试写杂文,并在学校小有名气.“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因为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多篇发表的作品,郭晨先生幸运的被人民日报录用。

   

  九次重大采访经历,成为文学和人生的机遇和财富

  作为中国纪实文学协会副会长的郭晨先生,其大气、敏锐、朴实等写作风格与语言特色与他的九次重大采访有很大的关系。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发掘了他的写作灵感空间。同时,这九次重大采访经历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这九次重大的采访分别是采访并创作了以重大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开国大典》、《特殊连队》等,在大西北、大西南对于徐向前等领导的采访,关于福建、江西等红土地的大采访,邓小平恢复铁路秩序的徐州采访,关于批林批孔的采访,1974年、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采访,第三届全运会的报道,莫斯科人质事件的采访。这些经历都潜移默化、显而易见的成为他人生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人性是善良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们要学会去珍爱生命,关爱生命。

  独到的纪实写作风格,源于真实的生活题材

  谈及大气、敏锐、朴实的写作风格,除了与小学、初中、大学扎实的基本功,还源于真实的历史题材,以及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郭晨先生创作的《开国大典》,大胆的还原人物的真实形象,也就是平民化。在这部作品中,让每个人都看到“神化”的毛泽东和“妖魔化”的蒋介石的客观真实形象。对于敏感、有争议的历史问题绝不回避。最重要的是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心态,将历史人物置于大环境,而且要善于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唤回人们客观的看待人性,领悟历史人物背后的独特魅力。

  作家六大经典感悟,点金人生成就梦想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我们要有自己的梦想,要志存高远,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往往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另外“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历史”,作者大气、朴实的写作风格与自己乐观、幽默、大气的性格有关。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其实是一个不断积累实力的过程,一定要练好基本功,扎实基础。经历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经历而言,经历本身就是财富;经历需要总结提炼才能成为财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经历的反面去汲取人生的营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还是自己,要把握自己就要做堂堂正正的人,做坦坦荡荡的君子。实现梦想,也难免会遇到挫折,这就要学会自我疗伤,自我化解,顺其自然,学会冷处理,适当的“阿Q精神”。付出了总是会有回报,成功除了自己的付出外,还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摄影/詹前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