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世界拍卖巨头佳士得公司决定公开拍卖我国海外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这一事件犹如一石入水,击起千层浪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那个屈辱的年代,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抢走了大量的珍宝文物,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时至今日,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追索时时刻刻牵动着13亿中华儿女的脉搏,我国众多律师自愿组成“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公益诉讼律师志愿团”在欧洲第一次说出历史真相,向世界传递中国人的声音。
5月5日星期二晚7:00,图书馆202座无虚席,“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公益诉讼律师志愿团”发起人、首席律师刘洋先生做客第215期“孔目湖讲坛”,作了题为《流失文物法律追索的现状及前景》的精彩讲座。刘律师亲切的谈吐,犀利的语言和他爱国的拳拳之心,让在场的听众对国宝的流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

话“三劫”,道出兽首遗失源头
刘律师在讲座的开始讲述了圆明园的一系列状况,说明了兽首遗失的原因。圆明园在历史上遭受了三次劫难,“火劫”、“石劫”、“土劫”:“火劫”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夺走了大量的文物,在这次的浩劫中,圆明园四十处建筑除石制的西洋楼还有些残垣断壁外,其他的建筑全部被烧光;“石劫”是清末时期,由于军阀“走马灯”似的轮换,使得圆明园无人看管,遭受了又一次的破坏,周围的人入园搬走剩下的石头、石柱;而“土劫”是在解放后,人民公社入园铲平山、填平湖,把圆明园全部改成农田。三次浩劫后,圆明园所剩无几,已然不复存在,在西洋楼的十二个铜制兽首,更是在第一次“火劫”中不翼而飞,没有进入到各国战利品之列,也没有进入到拍卖目录,更没有皇帝赠与或买卖,兽首如何流入他人之手成迷,只能证明是在战争时期流失出国。
针锋相对,直击法庭现场
2009年2月19日,刘律师率领律师团正式向法国巴黎大审法院递交阻止拍卖的禁止令,于当地时间2月23日开庭,由于出席的只能是持有法国当地律师执照的律师,中国的律师不准出庭,只能旁听,导致原告方的律师只有两人,而被告方多达七人,在法庭上,原告方处于弱势,被告方处于强势地位,被告方认为,首先原告“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子虚乌有,提起诉讼的应当是中国政府或者是圆明园管理处,并且在拍卖前的最后一刻提起诉讼,具有极大的恶意成分;其次,在国内外高调的宣传此次上诉事件影响了法官的公正判断;再次,涉外诉讼牵涉到法律规范的适用冲突,在关于适用中国法律还是适用法国法律的问题上,双方有争议。这次开庭并不顺利,当日下午四点进行宣判,巴黎大审法院认为拍卖产品符合规定,驳回原告上诉,拍卖也将继续进行。此外,该法院认为请求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对于该院没有直接请求权,驳回其关于停止拍卖、禁止拍卖两兽首的请求,并要求赔偿两位被告各1000欧元。
这次诉讼虽然被驳回,以败诉而告终,但刘律师认为,不论胜诉败诉,这是200年来中国律师第一次正式以法律武器来追回我国的珍宝,是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一大历史性突破。

最后一刻,竭尽全力永不放弃
败诉后,原告方两位律师放弃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是这样,对拍卖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就会消失,事情到这一步陷入了僵局。这时,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法律顾问石仁林女士愿意提供帮助,这样一来,强强联合壮大了律师团的实力,给拍卖形成了更大的压力。距离拍卖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刘律师仍然不放弃最后的一丝希望,一方面希望法国总统出面干涉此问题,另一方面游说佳士得的大老板,希望能够协商此事,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两边都给出了否定的答复,甚至在离拍卖还有三个小时的时候,刘律师还在想办法解决此事,然而佳士得公司的拍卖照常进行,“鼠首”、“兔首”也被人拍得,刘律师在拍卖会结束后说:“不论是谁拍得此物,我从不惧怕,我也一定会找到此人,把他和佳士得公司送上法庭,追回我们的国宝。”
追回文物,法律方面有理有据确凿充分
最后刘律师指出,如今追回文物有着必要性与迫切性,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博物馆里陈放着我国176万多件珍宝,在私人手里的珍宝,更是多达1700万件,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追回国宝,法律依据也相当充分,首先,根据物权的发展,从以前罗马法规定的“一物一权”原则到日耳曼法规定的“以手护手”原则再到如今的“善意取得”原则,事实上是更有利于国宝的追回;其次,关于诉讼时效的问题,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判例,如1966年的门泽尔案件,是依据“新发现规则”,这样一来,时效问题在判例法国家已经得到解决,而在成文法国家,例如我国,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刘律师的讲座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关于文物的追回始终让国人感到无尽的遗憾和深深的伤心,国宝文物不仅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产,更是民族情感的联系点,它和炎黄子孙的心跳、呼吸紧紧联系。如今,法律途径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更加光明的追索道路,虽然当下坎坷波折,但是,当每个人视追回文物为己任,视讨回国宝为使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距离国宝文物的回归,将不再遥远。(摄影/谭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