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校史馆
|
孔目湖讲坛
|
交大风光
|
高级检索
新闻网首页
交大要闻
信息列车
华东交大报
视频新闻
媒体交大
校园快讯
学生活动
资料下载
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噩梦还是救赎?翟振明哲学解读网络虚拟世界
作者: 来源:孔目湖讲坛 时间:2009-10-24 浏览:1
互联网创始人之一博纳斯说过:“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创造,更是一种社会的创造。”虚拟技术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让人们的沟通不再有距离,网络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让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人将网络视作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而有人却视网络为珍宝爱不释手。网络虚拟世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是一种亟待定义的文化新现象,那么它究竟是噩梦还是救赎呢?
10月22日晚, 一次用哲学的方式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进行的思想大冒险悄然展开。被誉为虚拟世界理念先驱的翟振明教授做客第225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网络虚拟世界——噩梦还是救赎?”的讲座。翟教授主要介绍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及区别,并从哲学角度对虚拟存在作了一个简要的剖析,其幽默风趣的谈吐不时引来阵阵掌声。
以价值观论虚拟世界
哲学中价值一般分为两类:一个是内在价值,一个是工具价值。翟教授指出,内在价值是人本身具有或追求的价值,主要包括健康、快乐、尊严、情爱、思想、认知、自由、创造力等,任何人任何时代都不能放弃内在价值。而工具价值就是一切为达到内在价值而采取的手段,它主要分为有用、有害、零价值三种。工作是指为了实现内在价值而付出的努力,包括制造和使用工具、组织管理等。
而就网络虚拟世界而言,我们不能用习惯的工具理性去理解它,因为虚拟世界已经不是简单的工具了,相反,我们首先要用价值理性去系统地审视它的价值。 以往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客体技术,即通过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客体的技术。而虚拟技术是主体技术,这类新兴技术不是用来制造客体化的工具,也不是用来改造自然客体的,而是用来改变人本身的,直接涉及生活的内在价值的实现。
翟教授认为,虚拟世界作为一种没有任何排他性、完全自由的运作,激发了人们的创意意识,能够把时间变成创意去获得商业利益,在尽少地消耗现实能源的过程中,又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快乐和创造力的发挥,这是很值得认可的。简而言之,网络虚拟世界具有内在价值,它能带给人们快乐。
网络虚拟世界异军突起
为了更形象地解释虚拟世界,翟教授通过播放视频向大家介绍了一个美国3D虚拟社区——“第二人生”,免费注册以后就可以在里面买地、盖房子,土地、房产的交易有专门的地产商来操作。美国现在有几千万人在那里住着,人们甚至可以在里面经商赚钱,其实,这就是虚拟经济的前身,人的劳动和时间投入到里面以后从里面赚钱。
在美国,虚拟技术很早就用于国防和医学领域,如美国空军飞行员训练,可以很成熟地虚拟出真实战争中的各种应战场景;大学医学院用虚拟实在技术训练学生做外科手术。虚拟网络世界在中国也已经出现,如虚拟紫荆城、虚拟武汉等。
翟教授谈到,虽然虚拟世界不能制造工具,但这是一种能改变人自身的技术,是一种主体技术。虚拟世界与我们实在的世界、实在的空间具有同等的时代性和完全的等价性,我们不可能通过人工智慧创造人的心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虚拟世界来重新创造一个经验世界。
网络世界可能成真
在网络虚拟世界,整个世界由你自己做主创造,界面可以自己设计,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只谈及一般的上网浏览或写帖,我们基本可以把网络看成一种强大的传播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讨论的是正在迅速兴起的三维网络虚拟世界,那就不能只把它看做工具了。
虽然目前“虚拟世界”还有点游戏的意味,但到最后它可能至少在理论上变成一个进去不需要出来,可以在里面生活的世界。翟教授说,网络虚拟世界和我们的物理空间其实是对等的,在哲学理论上,我们的空间也是凑出来的,未来,虚拟世界真的可能会变成对我们很重要的世界。
翟振明教授用哲学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了人工智能和虚拟世界,进行了一次哲学的探险和思想的实验,改变着我们对整个实在世界的理解。他告诉我们,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未来一切皆可能……
(摄影记者:谭昕)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条:第226期(10 月26日)“孔目湖讲坛”讲座通知
下一条:第226期(10 月26日)“孔目湖讲坛”讲座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