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院校,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日趋重视,着手展开挖掘周边历史资源、增强校园人文气息等工作。3月28日上午,在综合楼九楼会议室,校党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了“清代名人裘曰修生平及学术思想座谈会”。邀请了来自南昌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师大、南昌民俗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以及裘氏后人,共同就这位历史名人进行交流探讨。我校党委副书记徐朝亮、党委宣传部部长石初军、人文学院院长王新华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裘曰修在清乾隆时期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祖籍新建县双港村,离我校只有咫尺之隔。他不仅学识渊博,诗文极多,与当时的文化名人戴震、纪晓岚有深厚交往;而且为官清廉,造福一方,主管黄淮水利工程,其严谨务实的思想备受后人尊敬。
这次座谈会,邀请了诸多知名学者。有八十九岁高龄的江西财大专家裘宗舜、八十七岁高龄的江西师大文学院专家刘世南、以及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家许怀林,他们就如何进一步弘扬江西历史提出了许多建议;还有江西财大人文学院吴通福教授、江西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汤水清、师大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专家廖华生等少壮派学者,就裘曰修其人的历史做出严谨论证。
座谈会上,徐朝亮回顾了我校与双港村的历史渊源。他指出,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更需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弘扬历史名人等手段,可以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石初军认为,大学不仅是学习技术,更需要文化的传承,南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周边有许多宝贵的历史人物,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发掘这些文化资源,并将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与会人员老、中、青三代,济济一堂,整个上午,热烈讨论了各方面问题。研讨内容涉及到裘曰修其人史实论证、民间传说、赣文化交融、其妻皇姑事迹、知名度的推广以及官方民间的共识等各方面。
下午,专家学者们集体前往梅岭,考察、瞻仰了裘曰修与妻合葬的“皇姑墓”,对此重点文物保护达成一致共识。
目前,我校党委宣传部正就此事进行后续跟进工作。为迎接建校四十周年,我校宣传部展开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除清代名人裘曰修之外,还有“宁王妃考古事迹”、“学校道路命名”、“校园建筑文化构思”、“新建县周边历史资源”、“孔目湖讲坛创新”、“推广传播国学行动”等一系列人文资源的突破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