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凡百事之成因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慢之。敬业,是每一个职业岗位上的人所应有的品质。从寻常老百姓到国家官员,每一个人都扮演着自己所处的重要角色,有着各自的苦与乐。那么,作为中国外交人员中驻非洲的大使,该有着怎样一番非凡的经历,又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4月8日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前驻中非、刚果(金)大使崔永乾先生做客第235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大使的苦与乐”的精彩讲座。讲座期间,崔先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16年的驻非经历娓娓到来、如数家珍,揭秘了非洲外交官的真实生活,让我校师生们见识了一位久经历练的外交官的卓越风采。 
“一条黑道走到底” 不灭的国度友谊
从布基纳法索到中非,再从中非移至刚果,崔永乾穿越枪林弹雨,跑遍了非洲四十多个国家,一驻16年。 被戏称为“一条黑道走到底”的他有着寻常人所没有的经历,代表中国与各国领导人打交道,在战火中办公,平生经历可以拍成一部极具传奇色彩的纪录片。
每到一处,崔永乾都能很快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并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崔永乾即将离开中非赴刚果(金)做大使时,中非总统夫妇以私宴形式为其饯行,双方友好程度不言而喻。令其尴尬的是,晚宴因当时刚果(金)总统老卡比拉遇刺而没能顺利进行。刚果(金)国内大乱,战火纷飞,在此种危急情形下,崔大使仍然赴命前往。此后,崔永乾不间断地对当地政府进行物质与政治上的各类援助,并在小卡比拉总统上任后促使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崔大使谈到,中国与非洲人民的友谊是源远流长的,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时代就已开始,中国虽然自身经济薄弱,但对非洲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并尽所能地帮助他们,比如游行示威声援非洲、谴责以色列、援助修建坦赞铁路。这些在非洲人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非洲人民因此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并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资源丰富 呼吁中国商人赴非寻商机
在非洲十六年的生活也让崔永乾对非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他介绍到,非洲虽然因为战乱等原因导致贫苦落后,但这些弱势掩盖不了非洲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等亮点。谈到非洲丰富的资源,崔永乾强调说,刚果(金)是世界级的资源宝库。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在中国,第一要素是粮食;第二要素是水;第三要素是能源;第四要素是矿产,而这四样在刚果(金)都有。
另外,崔永乾特别强调中非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他指出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是独一无二的,并建议我们在非洲要开展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或者与非洲国家共同从事发展项目。
崔永乾呼吁中国能有更多的企业走向非洲,他说,中国过去、现在、将来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要在世界地位上取得更高的位置,不能过于期望西方发达国家,而应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非洲。这也是他作为驻非大使多年的深刻感触。

痛并快乐着 乐有所得 苦又何妨
在一般人的眼里,外交官是一份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然而,他们也如正常人一样,有着甜酸苦辣的不同感受。作为一名大使,“苦”,是与同事们所一起克服的诸多困难和生活中的艰苦,是体验到战乱给非洲人民带来的痛苦;而“乐”,则包含着作为中国大使在维护祖国利益、树立中国形象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是在目睹中非友谊日渐稳固时所体味出的快乐与幸福。
谈到两国的深厚友谊,崔永乾还特别说到一件事。2006年底,崔永乾作为中国特使参加小卡比拉总统的就职典礼,他的名字在与会嘉宾名单中排名在37位,司仪念名单时,观众都只是礼貌性地鼓掌,而当念到中国代表崔永乾特使的时候,三万多人集体起立欢呼,大喊“中国,中国!”。崔大使说,那种震撼只有在当场才能体会到,在当时他代表了我们的祖国,至今想起都激动不已。
除了风光和荣誉,更多时候大使需要面临的是困难与挑战。驻非期间,崔大使遭遇最多也最痛苦的困难要数染患疟疾(中国俗称“打摆子”)。在非洲工作的十多年里,因为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崔大使多次患上疟疾,好几次生命岌岌可危。崔永乾说自己被称为驻非外交人员中的“男子单打冠军”。
除了疾病危险,大使们还面临着物资缺乏、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此外,战乱也是威胁大使们生命安全的另一个原因。崔大使谈到其驻非洲大使期间的多次战乱,其中有政变,也有军人哗变。而每一次战乱,都给外交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威胁。
无论疾苦与快乐,崔永乾始终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大使所肩负的重任。作为一名外交人员,他一直都用周恩来总理当年的16字勉励自己,那就是“立场坚定、掌握政策、熟悉业务、遵守纪律。”多年来,他坚持着这16字方针,默默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智慧。讲座最后,崔永乾以一句铿锵有力的“无怨无悔”表达了自己对毕生外交事业的真挚感受。(摄影/唐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