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众多大学生主动去接受严格培训的地方;
这里是全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基地;
这里是今年被团省委作为江西省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唯一典型报送团中央;
这里走出了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徐钢,全国优秀学生干部靳会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学员;
这里就是华东交大世纪英才学校。
今天,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就有3名来自这个学校的志愿者。


学员素质拓展

暑期“三下乡”
“青马工程”:大学生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分层培养,造就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现代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能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败。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未来敢于担当、勇于担当、能够担当的社会有用之才,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学生的层次不同,后天的锻炼也不同,学校要把所有的大学生都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不现实的”,华东交大副校长、世纪英才学校校长王爱和认为,2万在校生一样培养,优秀大学生就没有提高的平台。精英引领时代,青年创造未来,学校开展大学生“百千万人才工程”,就是要培养未来可靠的接班人。
“未来人才需要分层培养”,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学工处处长凌四宝说,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并一直在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2008年华东交大成立了世纪英才学校,按照“分层培养、分类指导、系统设计、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扎实推进“青马工程”,致力于“优秀学生的培养、骨干学生的造就、全员素质的提高”。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华东交大形成了“校、院、班”三级联动、分层培养的有效工作模式。由于工作成效突出,这一做法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目前,该校共培养了330名世纪英才学员(不含院级世纪英才学员),在已全部毕业离校的一期113名学员中,先后有73人次获得全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各类省级以上奖励,100%获得市校级以上奖励,1人入选江西省团员青年学习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学员100%就业,成为用人单位争相录用的“香饽饽”。
“世纪英才”:平时做模范、难时做骨干、未来做标杆。“三做”形象化的要求,让佩戴世纪英才校徽的学员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
“能不能让我的孩子到‘世纪英才’学校学习”,王爱和经常接到学生家长及亲朋好友这样的“求情”电话。
这个只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的学校,每年在全校选拔100名左右优秀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却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世纪英才学校从一创办就成为大学生们心向往之的“黄埔军校”,成为优秀大学生们引以为自豪的“大骨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分管校领导和学团主要领导担任校长、副校长,制订了“青马工程”实施纲要、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学员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推荐工作制度,实行“开门办学、严进严出”,面向各学生领域的骨干招收学员,并实行动态淘汰。除学生会干部以外,学校将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骨干纳入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南京军区依托学校选拔培养国防生的有利条件,注重加强学校国防生学院军营文化渗透,吸收优秀国防生进入培养领域,推动“青马工程”在各个学生领域的广泛开展,实现“青马工程”的全方位有效覆盖。
研习经典著作,开展社会调查,加强职业训练,拓宽学员视野,引导学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学员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世纪英才”为优秀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上课着正装,平时戴校徽,严明的纪律在约束学员的同时,也给他们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和自豪感。
平时做模范,难时做骨干,未来做标杆。“三做”是学校对学员提出的形象化要求,使学员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困难时刻发挥先锋骨干作用,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发挥标杆作用。
徐钢,南京军区签约华东交通大学的2006级国防生,世纪英才学校首期学员。他以“自强、感恩、奉献”谱写了一名当代青年的大爱人生。他是学校的特困生,却连续4年推让助学金;他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并补贴家用,将获得的奖学金和省下来的钱,捐给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白血病患者;他创办“爱心超市”,为3700多人送去温暖,让爱心在校园和社会传递。
成长平台:世纪英才学校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平台,同时,通过学员的带动和活动的辐射,也给了更多学子起飞的助力。
理论学习、理论研讨、参观考察、素质拓展训练、实践锻炼、志愿服务、课题研究……一批朝气蓬勃的优秀学生在世纪英才学校的引领下,怀着探索真知的渴望去学习理论,怀着立己立人的心情去切磋琢磨,怀着家国天下的胸襟去考察调研,用淳朴的眼睛观察,用踏实的态度实践,用深度的智慧思考。这一年的学习历练,成了学员们人生的一笔大财富。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许多学员参加世纪英才学校学习后,积极参与学院、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所学参加学院培训班座谈、授课,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提高全员素质、服务同学尽心尽力。
“一批有理想、有激情的优秀青年聚在一起,通过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可以产生好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相互鼓励,找到前进的动力。”首期学员、06电子商务专业的夏广培说,心理调适能力在学校得到锻炼,参加工作后遇到问题会理性换位思考。
受益于“青马工程”的方锦成,是世纪英才学校首批学员,现任正邦集团团委书记。大四时曾到团省委挂职,任省学联执行主席。走出校门看“大骨班”,“一些同学刚步入社会会很迷茫,但是我却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在世纪英才学校学习的《认识论》、《矛盾论》对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工作后领到第一月的薪水,他就买来了《毛选》四卷,第二月他拿到工资又买来了《资本论》三卷,让一同进单位的研究生同事大吃一惊。
靳会广,世纪英才学校首期学员,在世纪英才的挂职锻炼中,他学会了许多处理公共关系与行政事务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靳会广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心应手。2009年9月靳会广加入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1月即调任吉林区域任大区经理,今年5月又调任重庆区域任大区经理,这对于刚进入公司半年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肯定。
被评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之星的范勇,是世纪英才学校的第二期学员。通过“世纪英才”这个平台,他得到了到团省委城市青年部挂职锻炼的机会,又从这里获得了世博会招聘志愿者的信息,最后如愿通过选拔成为志愿者。“世纪英才学校让我坚定了理想信念,开阔了视野,在这里谈理想不会有人觉得是空洞大话。虽然我在‘世纪英才’的学习结束了,但我的英才路并没有结束,我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
(江西日报2010年12月7日B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