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用一种专业的眼光看待学生,知晓学生心理动态,拉近师生距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通过对辅导员进行心理教育培训,使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时能够换位思考,拉近师生距离,让辅导员能够为学生心理“号脉”。 2006年,华东交通大学就成立了辅导员心理咨询学习兴趣小组,每年一期,以理论学习、团体活动、相互交流等形式对辅导员进行“理论式”培训,并以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网络咨询平台为“助推器”,让辅导员亲身参与网络互动咨询,检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
肖某,华东交通大学一名专职辅导员,在她看来,师生关系就如同“将军”与“士兵”,只有提出好的战略才能尽可能避免师生间陌路相见的现象发生。肖某从2006年便开始接受该校相关心理培训活动的熏陶,是华东交通大学首期辅导员心理咨询学习兴趣小组首期成员之一。“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从内在上总结与人交流、事件处理的操作技巧,这也让我在与学生交流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她说,“用一种专业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真正知晓学生心理动态,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拉近师生距离,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相辅相成。”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辐射到全校辅导员,仅今年一次性报名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辅导员就达22人。该校还建立了由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保健室、班级心理保健员组成的三级机制,在辅导员的“牵线搭桥”下,更好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广度和强度。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认为,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的一线工作者,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对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解决学生心理困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22名辅导员自主报名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正是学校辅导员的角色意识逐渐大于个人学习意识的重要体现。“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试技能不仅能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还能更好地将人文关怀渗入学生群体,产生‘悦人效应’,提升工作效率。”舒曼说。
“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上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华东交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杨东明认为,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做好青年学生思政工作的有利“工具”。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