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纵观历史,无论是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教育,还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书院教育,都秉承着培养独立人格的宗旨。而在今天信仰缺失的时代,大学应该怎样找回丢失的贵族精神呢?
5月10日晚,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许纪霖教授做客第273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精英教育和贵族精神——对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反思”的精彩讲座。讲座期间,许纪霖教授以其严谨深邃的语言向大家讲解了何谓精英教育和贵族精神,为师生们带来一次精神的洗礼。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导 许纪霖 教授 / 摄影:高宁波)
中国精英为己,西方精英为人
讲座伊始,许纪霖讲到《非诚勿扰》节目男嘉宾安田的事例,就读过三所世界名校的安田选择女友的标准为:是否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安田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他的西方教育背景密切相关,许纪霖由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何谓精英教育?
许纪霖介绍说,西方大学与中国大学精英教育的理念截然不同。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校长教育学生,不要以精英自居,真正的精英是服务于民众的。而中国的精英教育则更像是成功学,过分专注于个人的成功。 概括起来说,在中国精英高于民众,在西方精英服务于民众。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跟着大学走”。社会各种新思想大多是经由大学酝酿,而后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跟着社会走,社会上的的各种新思潮,无论对于错,反而作用于大学。这时候,大学已失去了领导社会的意味。在这个“利”的世界里,培养出来的大学精英更多的是为己,缺乏西方精英“为人”的精神。
贵族精神内涵:教养、责任、自由
真正的精英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贵族精神。所谓的贵族精神,许纪霖认为是三个精神支柱:第一个是教养,第二个是责任,第三个是自由。他通过对欧洲贵族的介绍来阐述了贵族精神的内涵。
第一, 教养是被熏陶出来而非教育出来。在中国,端盘子的人可能被人看不起,甚至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但是在巴黎或伦敦,在一些餐厅,特别是比较好的餐厅里,服务生们气质非凡,其收入可能也不会比别人低,他有他的尊严。这是平时所自然形成的礼貌习惯。欧洲的贵族有教养,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培养:家庭、学校与社交。
第二, 贵族责任转变为公众服务的精神。中国现在很多富人自认为是贵族,他们认为贵族就是有权力、有特权。真正的贵族当然是有权力的,但权力之外,还有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严于自律。其次是对家族负责。欧洲的贵族非常重视名誉,名誉高于一切。而当代社会不讲门第出身,代替家族的,是一个新的门第,这就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清华、北大是天之骄子。但是中国的名校学生,炫耀自己的出身,更多地是指一种高人一等的身份,很少有为母校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责任的第三个意义是为臣民负责。这种为臣民负责的精神到了现代转变成为公众服务的精神。
第三,自由精神是贵族精神的核心。法国贵族为什么会死亡?许纪霖分析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这是一种自杀———自我谋杀。贵族失去了贵族精神的根本:自由。而英国贵族不一样。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部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勇敢的心》,讲的就是苏格兰贵族反抗英国国王的自由传统,不自由勿宁死,这种自由精神是贵族精神的核心。
做有贵族精神的公民
所谓的贵族精神,就是许纪霖所讲的教养、责任和自由。教养意味着每一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物质利益,而且要有精神的追求和品质的追求。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追求自己的私利,而且要有担当,承担起公共责任。而自由,不仅要追求不受强制的权利,而且要有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那么,在当今没有贵族的平民时代,如何重建贵族的精神?
许纪霖讲到,在平民时代之中,这一贵族传统不再是对少数精英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也就是说,在一个没有贵族时代的贵族精神,就是现代的公民精神。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中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每个公民都应参与到公民精神的构建中来,以推动中国经济、文化、制度全方位的发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严于律己,修好自己的德行,培养自身的贵族精神(公民精神),进而影响身边的人,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符合我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