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真正做到的未有几人,清末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创立了湘军,保住了大清江山;他变革求新,推行了洋务运动。梁启超曾称赞他是“超群绝伦的天才”,毛泽东说“生平最佩服他”,蒋介石也称赞他“不愧为当世之名将”——他就是晚清最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曾国藩。
6月17日晚,“百家讲坛”隋丽娟教授做客第278期孔目湖讲坛,带来了一场题为“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的精彩讲座。讲座期间,许多老师和周边市民也前来聆听。隋丽娟教授旁征博引,用温婉而聪慧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以及对当代人的启示。
(“百家讲坛”人物、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教授 隋丽娟 / 摄影:高宁波)
曾国藩的生平和他对后世的影响
讲座中,隋丽娟简述了曾国藩的生平和他对后人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1811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偏僻的农民家庭,祖上没有功名。他曾国藩五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然后通过三次考试在28岁那年中进士点翰林。之后十年,官运亨通,至正二品,创造了湖南人的奇迹。后因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之功,在42岁时以一介书生而封万户侯,成为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
曾国藩的人生智慧给了后人很大的影响。隋丽娟讲道,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潜心研究过曾氏文集并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曾说:“阅曾文正全集一书,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足为吾人之师资。”“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之父,有些人不会认同。说曾国藩是开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人物,则一点也不为过。”隋丽娟如是说。
不朽的业绩:立德、立功、立言
隋丽娟介绍说,有这样一副评价曾国藩的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大成功者可谓寥寥无几,而能像曾国藩这样,在不同的领域和角色中均成就非凡的更是廖若辰星。隋丽娟教授着重对曾国藩的“立德、立功、立言”进行了阐述。
其一是立言。曾国藩一生仅62岁2个月,却著书1000万多字。曾国藩的家书、日记、文章、奏折等,都是宝贵的思想精华,尤其是《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其二是立功。在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念里,立功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中进士后,十年为官期间为民请命;十二年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为败屡战;后又办军械所、派留学生,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其功绩不可磨灭。其三是立德。曾国藩注重人格的修养,要求自己做到诚、静、敬、勤、谨,即以诚来约束自己,每天静坐,内心进行自我反思,勤奋和谨言慎行。
(隋丽娟为同学们签字留念)
现代的启示:有“主义”、活得简单、守阕心态
隋丽娟认为,曾国藩不朽的人生业绩折射出的人生智慧,很值得当代人学习。
第一,做人要做一个有“主义”的人,坚定信念,绝不屈服。曾国藩书房里有一副对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人生的主意观念,就是做那个时代的圣贤。曾国藩组建湘军,耗十二年之功镇压太平天国,这种坚持源自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责任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无所适从,越来越没有理想,缺乏精神支柱。对于盲从的我们,面临机遇时,应该用“主意”来指导自己,坚定信念,哪怕屡屡受挫也不屈服。
第二,生活的简单些,简单些,再简单些。曾国藩一生追求精神的强大和物质的及其平淡。曾国藩曾因弟弟为其修缮了房子,而拒绝再住进去,也曾因盐商盛宴款待而不忍下箸。穿布衣,吃淡食,不耍心思,不为外物所累,人生才能活得轻松。当前,很多人精神匮乏,追求浮华享乐,为物欲所困,应该向曾国藩学习“损之又损”人生哲学。当我们身上外在的装点太多时,适应生活的能力就会下降。在面临多种价值观念时,我们应当选择简单些,再简单些,这样会活得更轻松。
第三,大成功后保持守阕心态。在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曾写诗引用屠羊说的典故以诫其弟傲慢、居功自傲,并且将头功归于身边的友军,而且大刀阔斧地裁撤湘军,自剪羽翼,以明心志。曾国藩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境界,只有始终保持这样的状态,人才能不断奋进。这是一种上升的状态,同时丰盈与消歇是相对的,对于曾国藩而言,任何时候都要如履薄冰,保持求缺的心态,这也正是现代很多为官之人需要学习的一种品格。
真切寄语:学习先贤,成就人生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无法复制,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做人的启示与借鉴,隋丽娟如是说。她送给在场的听众们一副曾国藩写的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幅对联可谓是道出了人该怎么活的真谛。隋丽娟勉励在场的大学生,汲取曾文正公成功的智慧,成长为有“主意”的人,过简简单单的人生。
隋丽娟用她博学的知识、独到的视角、精炼的语言,给现场听众带来了一次睿智而又深邃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听众意犹未尽,掌声连连不绝。